神山——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714米,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在多种宗教中拥有神圣的地位,千百年来以无数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吸引了无数信教群众和旅行者,令人仰慕、崇拜和想往。每年到这里朝圣、转山旅游的中外信徒、游客成千上万,虔诚的信徒则不远万里叩着长头,用长达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朝拜神山。
须弥山在佛教中被称为世界的中心,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湿婆大神的殿堂,人们多以为它只不过是一处虚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现实的山。《大藏经·俱舍论》记载:从印度往北走过九座山,有座“大雪山”,这就是绵延千里的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冈仁波齐,藏语意为“雪山之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尚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 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时值马年,因此,马年便成为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通往神山的一条条道路上,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令人感慨的永动流。神山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她神奇诱人,是人与神、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西藏许多信教者的人家将冈仁波齐的图片与佛像供奉在一起。冈仁波齐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象征,而且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
冈仁波齐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高绝顶的玉镶冰雕。神山每年的换经幡仪式,是一个圣典。换经幡仪式在神山西麓举行。在神山西麓的色雄(金盆)滩中,矗立着一根奇高无比的风马旗柱(藏语叫“达庆”),它高24米,直径0.3米多,用带毛的生牛皮裹着柱身,看上去像一支巨大的船桅。旗杆底部深深埋于土中,并有许多大石块堆在底部用以加固,还有几根粗长的绳子将柱身向四方拉紧固定,以防狂风吹倒。旗杆顶部有个黄铜顶子。柱身上下拉紧用的绳子上缠满了五彩经幡。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神山要举行每年一度的神圣的换经幡仪式,届时,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巴基斯坦、美国、英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游人、香客和来自中国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及西藏各地的藏族同胞,纷纷来到神山脚下,不大的冈底斯宾馆香客爆满,周围的河谷顿时成为一个帐篷城。晌午时分,大旗柱右侧一顶白色帐篷中传来清脆的法铃声,冈底斯南麓的江扎和西面的曲古两寺僧众的祭祀典礼开始了。接着这一传统仪轨的主持人,手捧洁白的哈达,缓缓走向大旗柱。他的行动似乎是无声的命令,人们也一起涌过去,拉着绳子,只等口令了。主持人立于大旗柱前,沉默片刻,之后高声喊道:“肖──吉拉!肖──尼拉!肖松巴拉”(劳动号子),在号令的指挥下,人们将巨大的木杆缓缓地放倒在地上。这下可热闹了,众人不分男女老少僧俗人,好像忽然间发现了巨宝,蜂拥般奔向旗柱,七手八脚地在倾刻之间,将旗柱上的经幡旗抢得精光。那些外国游客也纷纷挤进闹哄哄的人群学着抢,还如获珍宝一样揣进怀里。据说,在大旗柱上挂了整整一年的经幡能消灾减难,而法力最大的莫过于柱顶上的哈达、经幡和各种香料。
旧经幡已摘下,事前安排好的人员将缝好的崭新的经幡、哈达等披挂于旗柱,之后,众人也将各自准备的哈达等敬献给神山的物品拴挂在旗柱上。主持人再一次手捧哈达走向焕然一新的旗杆。又是片刻沉默,继而他一声令下,人们齐心合力,将旗柱半竖起来,部分人用准备好的木架将其顶住。此时大旗柱头朝曲古寺,说是为了让它朝拜该寺一夜,第二天早晨它才能重新站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