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两寺僧众早早排成长队,开始缓缓转柱,诵经祈祷,领头的是江扎寺活佛。仪轨主持人这天非同寻常,他身着黄色缎袍,头戴垂穗宽边大圆帽,腰系大红丝绸带,足蹬乌黑金绒鞋,手捧哈达,一脸的严肃认真。除了自愿来帮忙的群众外,还有两台东风大卡车在待命。终于,大旗柱又站了起来,众人齐喊“拉加喽(愿神胜利)”祝愿神山保佑天下平安,人无灾畜无病的同时,纷纷烧起桑烟,把大把的风马旗撤向蓝天,顿时,烟雾弥漫天空,纸片辅满了大地,人们激动的喊声与祈祷声震耳欲聋。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紧闭双目,虔诚地在朦胧的烟雾之中向着神山和旗柱磕头顶拜,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这时的神山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满山的雪鸡唱着欢快悦耳的歌,生长在山与滩之间的荆棘开着黄色的小花,泉水潺潺,雪山变得更加吉祥神秘。从这天起也宣告新一年转山的开始,转山人需在57公里长,海拔4800米至5723米处的转山路上行走或叩头,快者日夜兼程当天可转完,而一般人则2到3天时间转一圈。神山周围有扎布热寺、确古寺、哲热寺和祖珠寺4个小寺,寺虽小,但每个寺庙都有许多的故事和传说,转山一定要拜这些小寺,这是转山的一部分。
转山路上,本教徒转山方向与顺时针方向的藏传佛教徒正相反,他们沿逆时针方向转。本教,俗称黑教,是西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最初流行于阿里一带,它崇奉天地、山林、水泽的神鬼精灵和自然物,重祭祀、跳神、占卜、禳解等。本教在吐蕃王朝前期占统治地位,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本之间展开了长期斗争,公元8世纪后本教势渐衰,后本教吸收了佛教部分内容,改佛经为本经,繁衍教理教义,发展成为定型的一个教派。冈仁波齐原为本教神山,后来佛教大师米拉日巴与本教徒那如本在此斗法,结果佛胜本败,神山也自此易主。
距神山不远,是被世人称为“圣湖”的玛旁雍措,这座高原湖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米。若论其大、深、高、美,玛旁雍措都难称高原湖泊之最,唯有其神、其名,使它成为圣湖、神湖,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它。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传说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蓝天白云下的神湖,美若仙境,幽蓝的湖面碧波轻荡,湖周远山隐约可见。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玉湖”,据说这是为纪念11世纪佛教战胜当地本教所取的名字。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措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措。
圣湖周围有8座寺庙,其中吉乌、楚古两寺最为有名。楚古寺周围被尊为圣洁的浴场,信徒们认为,这里的圣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所以每年来圣湖洗浴的人摩肩接踵,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圣湖有四大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甜浴门,西为去污浴门,北为信仰浴门。圣湖四面还有四水之源:东面是马泉河,北面是狮泉河,西面是象泉河,南面是孔雀河。以天国中的马、狮、象、孔雀四种神物命名的这四条河,分别又是南亚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所谓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大概就是因此而来。
为尊重和保护西藏各地和邻国教徒的宗教信仰,中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相关规定,同印度、尼泊尔等邻国签定了允许信教徒入境朝圣的有关条文及事项。1997年中国国务院就西藏阿里地区对外开放朝圣事宜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更加方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的朝圣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