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本章集中讨论了世界现代化的科学原理和政策含义,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化概念和现代化研究的历史演变、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流派、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含义等。本章的重点是现代化研究的基本知识和10种理论,同时关注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表2-49)。
首先,现代化概念的演变。在1748~1770年期间,现代化的英文单词诞生,它是一个普通词。在1950~1970年期间,现代化一词逐步成为一个社会科学名词(专业词)。现代化有三种解释:基本词义(字面解释)、理论含义(理论解释)和政策含义(政策解释)。
现代化的基本词义是:成为现代的、适合现代需要的,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等。通俗地说,最新的、最先进的、最好的、适合现代需要的就是现代化的。
现代化的理论含义是:不同学派有不同解释。一般而言,现代化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一种深刻变化,它发生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
现代化的政策含义是: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有不同解释。属于现代化理论的政策应用。
其次,现代化研究的演变。现代化研究大致经历孕育期、探索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20世纪后50年里出现三次浪潮:经典现代化研究(50~60年代)、后现代化研究(70~80年代)和新型现代化研究(80~90年代),三次浪潮是交叉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典现代化理论受到广泛批评,并不断被修正;同时,新的现代化思想不断涌现,形成不同理论流派。
其三,现代化理论的演变。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启蒙运动,甚至更早的文艺复兴。经典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50~60年代形成的,它的起源可以大致追溯到19世纪的古典社会进化论(Harrison, 1988)。20世纪70年代以来,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兴起,它们对经典现代化理论提出挑战。20世纪70~80年代,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化理论引起社会关注。20世纪80~90年代,涌现多种新型现代化理论,如反思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
其四,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流派。现代化理论的六个流派是: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现代化理论、多元现代性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其他现代化理论和相关理论包括: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全球化理论和继续现代化理论等。
其五,中国学者的现代化研究。大体而言,中国学者的现代化研究有三次浪潮: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探索、20世纪70~9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多学科的现代化研究,包括1998年中国学者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
其六,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不同现代化理论对现代化原理的阐述有所不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包括一般理论、分阶段理论、分层次理论和分领域理论等。它的一般理论阐述了现代化的一般原理,包括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五个方面的内容等。它的分阶段理论包括第一次现代化理论、狭义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和综合现代化理论。它的分层次理论包括世界现代化、国际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地区现代化、机构现代化和个体现代化理论。它的分领域理论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个人和环境领域的现代化理论。
其七,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政策含义。大致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和政策要点等。
其八,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政策含义。大致包括现代化的三条路径的政策含义等。
其九,四种现代化理论的政策含义。包括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现代化理论和多元现代性理论的政策含义。
其十,现代化理论的应用。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制等。
如果说,现代化理论是一门科学,那么,现代化建设就是一种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科学猜想也是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21世纪,现代化理论还会不断发展,现代化实践还将精彩纷呈。本章讨论的现代化原理和政策含义,仅反映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摘自: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 何传启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