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道路运输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意见稿

2010年10月28日10: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灾害经济学 道路运输管理 应急维修 应急组织 应急车辆 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响应 应急人员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历次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实践过程中,尽管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强化了道路运输应急体系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道路运输应急体系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尚未建立长效机制。因此,急需加快道路运输应急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1.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差

虽然目前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均制定了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但总体上看,尚未实现对危机的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体系。而且现有道路运输应急预案总体上原则性要求多,可操作性不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清,衔接不畅,导致预案启动后反应不及时,协调不顺。

2.应急补偿机制不健全,资金拨付不及时

目前各级政府都缺乏道路运输应急补偿机制,不但年度预算内没有应急补偿专项资金,而且尚未界定补偿的范围,缺少补偿标准、方式和方法,更没有临时解决应急运输经费的预案,导致大量应急运输经费无法得到及时补偿,大大挫伤了参与应急运输企业和相关救援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应急运输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如在汶川地震期间,四川省财政支付的抗震救灾应急运输经费,其补偿范围限定较窄,规定只用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调用的应急客货运输车辆的补偿,且按车头严格核算成本,各市(州)、各带队人员及各运输企业的管理人员费用(包括食宿、通讯等)、维修工时费、集结地费用以及车辆购置附属装备等费用,均未纳入补偿范围,并且由于相关部门对应急运输工作性质不甚了解,以致财政拨款缓慢,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车辆尚未得到补偿费用。同时,道路运输应急征用补偿无明确的国家标准,对各类车辆、执行任务或待命车的补偿,只能在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再全面核查车辆运行成本,临时制定标准并经相关部门反复核查后实施补偿。

3.应急保障基础薄弱,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首先,道路运输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应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制约了应急运输保障能力的提高。其次,现有应急运力多为名义上的应急储备,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应急管理部门对车辆的管理力度弱,致使应急情况下运力集结速度慢,再加上缺乏应急专业训练,应急处置能力弱,战斗力不强。而且储备运力均为普通客货运输车辆,运力结构相对单一,运输专业大型机具、特殊大型材料、疫苗等特殊物资的专用运输车辆不足,难以适应多层次应急运输的需求。再次,应急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缺少应急特殊设备和专用物资的储备;应急维修未纳入道路运输应急体系,缺乏专业应急维修救援队伍和救援设施;尚未对应急集结地进行科学规划,现有道路运输站场的应急处置功能有待完善,难以满足大规模的车辆集结和人员生活需要。此外,应急通讯信息保障有待加强。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当天,灾区所有移动通讯中断,固定电话基本无人接听,应急救援指令难以按正常渠道和速度传达到各地,灾区救援需求信息也难以获悉,通讯信息保障准备不足,严重影响了抗震救灾的效率和准确性。

4.应急管理尚未常态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各地均建立了道路运输应急管理机构,但是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道路运输应急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受经费和人员编制限制,地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日常应急管理机构,也没有专职的应急管理人员,均由业务部门的人员兼任,日常工作主要由某个部门代管,这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应急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5.部门协调不畅,信息沟通不准确不及时

道路应急运输对道路和各方面运输需求的信息依赖度高。但是,由于相关部门间的衔接协调不够充分,信息的沟通不够准确、及时,给运输环节带来了较多困难。首先各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管理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省、市、县三级运力储备没有明确划分,省级认定的运力储备同时也是市或县的运力储备,出现储备运力重叠的状况,导致应急情况下运力不足。其次,道路运输与其他相关部门衔接不充分,部门间信息不畅,资源不能共享,组织指挥不统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如由于与公路及气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协调,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部门无法及时全面掌握、发布道路通行状况及天气情况,让应急运输车辆和人员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合理路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此外还存在应急运输指挥机构与运输需求部门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

6.应急科技投入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各级应急运输管理机构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应急运输管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尚未建立道路运输应急管理技术的研究体系和储备机制。应急管理的科技投入较少,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未充分运用于应急管理,缺乏网络化的信息管理支撑,应急信息的共享、交互、查询、发布以及应急指挥手段还比较单一和落后,应急保障的科技水平较低。各地、各级道路运输应急管理机构基础台帐不统一不规范,车辆调度使用跟踪不完善,车辆运行各环节信息无法核对,不仅给应急运输管理机构把握全局,合理安排运力储备和使用带来困难,还导致一部分车辆无法核实所执行的任务情况,后期经费补偿缺乏依据。

7.应急运输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应急事件的法律还不够完善。从目前应对突发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来看,应急运输动员仍然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和在群众自发的基础上的运作,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约束,征用民力的效率不高。而且在应急处置中与法律法规冲突较多,安全风险大,责任风险大。如在抗震救灾中,运送的人员和物资数量巨大,道路损毁严重,基本不具备行车条件,且征集的车辆有限,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运输车辆也无法按规定进行安检,驾驶员工作超时,加上很多防疫物资为危险化学品,运输时出现了较多违反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各级道路运输保障部门冒了极大的安全风险,承担了较大的责任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