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告别摸石头过河 走向观全局航海

2010年10月19日09: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中国经济 社会 经济 节能减排 绿色低碳 发展 陈平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三、生态建设,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中华文明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业过度开垦造成的生态危机。新一轮市场经济追求量的扩张,也鼓励西北游牧民增加放牧,导致沙化,这个严重的恶劣趋势已开始得到了制止。我最近看到内蒙鄂尔多斯生态建设退牧还林、还草,整体改造做得非常好。当然,全国的生态危机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但是好多地区已经有成功的经验,趋势已经扭转,这是中国2000年以来的一个重大成就。

  四、中国形成了几个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中国不光是低端的纺织品、制鞋,在电子、汽车、机械制造等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全世界很强的竞争能力。面临金融危机虽然出口总量下降,但是中国的出口在西方市场的份额是上升的。这说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不仅是价廉,而且是一天天质优,这是中国“十一五”规划非常成功的地方。

  “十一五”期间,中国也有值得反思的试验,例如仿效西方问题重重的社会保障模式加大了年轻人就业的困难,形式上取消城乡户口制度,假如不同时改革巨大的教育机会差距,并不能解决产业兴衰带来的就业问题,推进超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出现城市农村两头空巢和交通阻塞、房价高涨的恶果,究竟是加大还是缩小城乡差距,值得研究。房价高涨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布局不合理,城乡结构和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的需要不匹配。

  “十二五”的关键在于深化中国结构转型的认识

  记者: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听取、讨论和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您看来,“十二五”规划建议会布局哪些重大的战略任务?您对五中全会和十五规划有什么期望?

  陈平:十一五”规划总的方向还是很正确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十一五”规划在方向上不会有重大改变。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实现“十一五”已经提出来的重大课题,在发展思路上要有重大的调整。所以,“十二五”的“战略任务”还是要强调结构转型,包括如何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不会有重大的变化。问题在具体落实方面,我们现在对结构转型的具体目标,结构转型的艰难程度和价值观转变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记者:您认为中国经济结构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内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和重点在哪里?当前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应该如何发力?

  陈平:相对于美国、欧洲来说,中国的经济形势是比较好的,所以,受到这一次美国发源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正因为这样,中国的经济学界和理论界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是认识不足的。比如讲结构转型,往什么方向转?产业升级没有问题,但是讲拉动消费,发展服务业,提高人均GDP等具体目标就值得商榷。因为美国发源的金融危机,恰恰就是消费过度,去工业化过度。我们引进美国的生活方式,现代病急剧增加,医疗开支和社保开支急剧增加,房价急剧增加,由此带动的人均GDP增加,究竟提高还是降低了生活质量,提高还是降低了国际竞争力?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节欲自然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在生态经济上是可持续的,但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统计方法是“落后”,甚至“反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自己已经百弊丛生的经济政策时,我们对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急需批判和反思的精神。

  在此,需要重提一下中国的发展口号,即“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方向是过河,河的对岸就是中国赶超的西方大国,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如果仔细回想一下中国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不同时期过河的赶超目标,实际上是随历史潮流变化的。比如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赶超苏联,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那个时候必须学苏联基础工业的先进经验,但是我们并没有重视学习苏联自己已经认识到的不足。从80年代开放以后,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又以赶超美国为目标了,同时也借鉴东亚尤其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一些经验。同样没有注意美国和日本模式已有的局限。例如,中国学了日本发展加工制造和出口的经验,也要研究日本在金融竞争上败给美国的教训,欧元挑战美元的经验和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