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例破2000 疫情蔓延美41州 防流感药方发布 -发改委:已累计下达中央重建基金1540亿 灾区学校已开工75% 实录 -中国从源头封堵公款出国(境)旅游歪风 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 答问 -中欧举行第二次经贸高层对话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王岐山提4建议 -一季报显示444只基金累计盈利2961.83亿 A股去年波动率创纪录 -灾区35万户居民仍在板房生活 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捐赠款物十亿多 -发改委预警:生猪生产逼近盈亏平衡 猪肉卖出白菜价 养猪业剧变 -能源版图生变 内蒙古取代山西煤炭霸主地位 新能源规划纳入核电 -国务院出台政策 鼓励在医保中提供和使用中医药 全文 附受益股 -中国要求联合国不审议马越南海划界案 77中国儿童疑在英遭拐卖
首页>>网上直播
汶川地震成都4307人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247亿元(实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 毛志雄:

下面,我向大家具体通报成都灾后重建的有关情况。

一、关于重建规划编制情况

我市坚持把统筹城乡的各项原则贯穿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全过程。震后,市委市政府庚即部署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前期工作,全面开展灾害损失调查评估,认真实施地质灾害和病险水库排查,对61.7万户城镇住宅、1.6万栋公共建筑和127.4万户农村房屋进行安全评估,依法拆除破坏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用建筑。打破常规加快规划编制,去年8月以来先后两次开展规划大会战,动员组织国内外200多家规划及设计单位、2000余名设计人员,参与698个灾后重建点位的规划编制,目前,《成都市极重灾区(重灾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都江堰市城区重建规划、受灾镇重建规划等9大类专项36子项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

2009-05-08 08:39:24

  • 毛志雄:

二、关于城乡住房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67万户城乡住宅毁损,其中14.6万户农房需重建,33.4万户农房需维修加固;5.6万户城镇住房需重建,14.7万户城镇住房需维修加固。我市将城乡住房重建工作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补助政策,积极协调住房贷款,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建材物资保障和质量、价格监管,确保今年9月底基本完成农房重建,确保今年6月底基本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年底前基本完成除高层外的城镇住房重建,明年5月12日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我市坚持自然环境相融性、基础设施共享性、产业定位发展性和建筑风格多样性“四性”原则,采取原址重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开发性重建、异地搬迁等多种重建形式,加快推进农房重建。目前,农房重建共开工11.9万户,占重建总量的81.5%;建成5.5万户,占重建总量的37.7%;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借鉴农村住房重建经验推进城镇住房重建,优先安排除险加固,鼓励住房原址重建。全市城镇住房已维修加固9.2万户,占总量的63.2%,其中已完工8.4万户,占总量的57%;累计开工新建城镇永久性住房2.04万户,占总量的36.2%。

2009-05-08 08:41:24

  • 毛志雄:

三、关于公共设施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遭受重大损失,全市共有1086所学校受损,5.05万平方米校舍倒塌,受损校舍面积达434.7万平方米;全市共有451个医疗卫生机构受损,受损面积达86.7万平方米。灾后重建以来,我市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作为重建的重要任务。在学校重建方面,将全市277所中小学重建项目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其中重建学校169所,建筑面积152.8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学校661所,建筑面积261.3万平方米,优先安排重建资金,抓紧完善设计方案,统一规范建设标准、设计要求和工作流程,切实加强重建管理,学校维修加固工作已于去年9月1日全面完成,损毁学校重建将于今年9月1日前完成,全部学生将告别板房学校。目前,169所中小学灾后重建学校已全部进场施工,其中基础完工160所,占项目总数的95%;主体封顶125所,占项目总数的74%。在医疗卫生机构重建方面,全市县乡两级共225个灾后重建医疗卫生机构项目纳入重建规划,建设面积约93.2万平方米,其中四个重灾县市重建项目101个,建设规模45.7万平方米。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切实加强项目管理,重点突出乡镇卫生院恢复重建,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损毁乡镇卫生院重建、明年9月底基本完成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重建。目前,全市94个医疗机构完成维修加固工作,维修加固面积20.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重建项目108个,占总数的48%;262个村卫生站重建基本完成。

2009-05-08 08:46:35

  • 毛志雄:

四、关于交通设施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交通设施遭受重大损失,全市共有3312公里公路、135座桥梁和2个隧道损毁,都江堰、彭州、崇州等重灾市县道路损毁尤为严重,损毁道路占路网的70%以上。我市把交通设施重建放在重要位置,编制完成《成都市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多渠道筹措交通重建资金,提早启动重灾乡镇道路重建,加快推进境内国省干道建设,全力加快农村公路重建,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确保两年内重建国省干道270公里、农村公路2200公里、客运场站22个,新建高速公路113公里、铁路65公里。目前,全市重灾乡镇8条道路200公里基本建成,解决了20多个受灾乡镇10余万群众的出行问题;国省干道重建已完成投资4亿元,占计划30%,今年底将全部完工;开工重建400余条850公里农村公路,已建成150公里;成绵高速复线开工,成自泸、成安渝高速公路正抓紧推进勘察设计、征地拆迁、招标等前期工作;成灌轻轨顺利开工,正加快推进。

2009-05-08 08:49:35

  • 毛志雄:

五、关于生产设施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生产设施遭受重大损失,仅旅游业损失达300亿元以上。我市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设施恢复修复,加大旅游重建项目建设力度。目前,除青城后山、都江堰二王庙等几处严重受损景区外,全市主要景区景点逐步恢复,23个A级景区全部对外开放,旅游公路、铁路、航空、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到震前水平,同时启动“感恩之旅”、“爱心之旅”和各种旅游节庆活动,推出熊猫卡和成都深度体验之旅等主题旅游。今年一季度,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清明小长假旅游接待人数24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0%。我市重灾区454个工业项目列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总投资246.6亿元。目前开工建设项目403个,开工率达89%,竣工项目254个,竣工率达63%,其中重灾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厂房、设备等生产设施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引领灾区农业产业恢复提升,组织实施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项目80个、重大农业项目和农业优势特色项目57个,现代农业总投资183.2亿元,其中,都江堰市已建成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区。

2009-05-08 08:55:33

  • 毛志雄:

六、关于灾区群众就业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大量城乡劳动者失业。我市把群众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解决灾区群众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全面推行就业援助登记,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发放失业保险金,依托“就业援助110”工作平台完善灾区再就业援助体系;积极筹集就业岗位,增加公益性岗位,通过“12580”信息传递平台广泛发布就业信息,组织用工单位深入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开展巡回招聘活动;协调援建省(市),组织轻灾区(市)县加强就业援助,搭建定向招工、劳务输出对接平台,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目前,全市发放“灾区就业援助优惠证”24.7万份,筹集就业岗位60万个,帮助34.8万名受灾群众实现本地就业;发放失业保险金5497万元,代缴医保费9.4万人次1397.3万元,发放岗位、社保、培训、职介等补贴50余万人次4.8亿元;为189家企业缓缴社保费1.1亿元,为255家企业减缴失业保险费2836.66万元。

2009-05-08 08:59:28

  • 毛志雄:

七、关于精神家园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市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同程度心理创伤。我市高度重视精神家园重建工作,及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卫生重建管理网络,在全国率先启动心理急救,建立心理救助长效机制,利用三级卫生网络对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实行心理救助,累计对特殊人群进行心理干预7324人次,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人数累计1159人。积极组织“文艺直通车”到灾区演出、“文艺展览”到灾区巡展,实施“舞动心灵”群众文化和“重建家园”送知识活动,组建两支直属放映队到重灾区放映电影。截至目前,共放映电影10059场次,开展各类“重建家园·文化相伴”活动百余场。组织11万余人次志愿者投身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心理抚慰等志愿服务,在安置点建立93个志愿服务工作站,广泛开展“情暖灾区,共建家园”、“爱心助孤过年”等服务工作,惠及受灾群众10余万人次。在灾区尤其是极重灾区临时安置点大力推进社区化管理,都江堰市在城区各集中安置点和1500人以上的乡镇集中安置点设立管委会,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全省安置群众最多的“勤俭人家”安置点还成立了临时党委和临时管委会,管委会下面设立12个居委会,切实加强安置群众自我服务和管理。

2009-05-08 09:03:23

  • 毛志雄:

八、关于灾后重建物资资金监管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截至目前我市接收帐篷近7万顶,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约15万件(吨),棉被、衣物等御寒物资341万(床),药品6778件以及其他装备器械。截至今年3月31日,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共接受各类捐赠资金10.7亿元。我们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专项资金筹措、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建立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统计报告制度,出台市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抗震救灾资金应急支付办法,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行政效能监察,对抗震救灾资金及物资使用、灾民临时生活救济补助、遇难人员国家抚慰金、集中安置点医疗补助等进行专项检查。目前,我市抗震救灾、社会捐赠以及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情况已在市政府网站上公示。市级接受捐赠资金的收入、使用和结余情况正在接受审计,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2009-05-08 09:09:28

  • 毛志雄:

九、关于对口援建工作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安排,河北、重庆、福建、江西、厦门、山东等地先后无私援助我市,主要承担过渡安置房援建任务。在对口援建省市大力支持下,经过60天艰苦奋战,共建成过渡安置房19.8万余套,2008年8月1日前,在全省率先完成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恢复重建中,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上海市、福建省、重庆市分别对口援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深入灾区一线,了解灾情,指导重建,分别派出规划专家和施工人员奔赴灾区,提供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和监理等服务,帮助建设和修复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开展镇乡对口帮扶,实施项目援建促进产业恢复重建。目前,已确定援建项目311个、项目资金119.3亿元,已开工援建项目200个,投入援建项目资金32.3亿元。我们积极做好对口援建服务,及时与援建省市沟通协商,完善重大援建项目“绿色通道”,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凡是涉及灾后建设的各项行政审批,都将审批基础工作前移,靠前服务,特事特办,全力做好援建后勤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援建项目建设。

2009-05-08 09:15:54

  • 毛志雄:

去年6月在四川省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我们曾向新闻媒体通报,“尽管遭受了特大地震灾害,但成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成都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成都作为‘天府之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一年后的今天,我们要非常高兴地报告各位,不仅成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成都依然美丽,而且成都创造了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的一系列成绩,成都发展更好更快。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全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历程中,成都不仅是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最及时、灾后救援最有效、灾区群众生活保障最有力的成功范例,而且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重建、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起点高、质量优、进展快、可持续性强的成功范例。

2009-05-08 09:18:56

  • 毛志雄:

新闻界的朋友们,在纪念“5·12”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全社会给予我市的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在抗震救灾的危难时刻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各方面力量雪中送炭、倾力相助,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共同创造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我们要特别感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各援建省市给予我市的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面对异常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各援建省市以最高的热情、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驰援成都,迅速展开对口援建工作,广大援建工作者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奋战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我们要特别感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新闻界给予我市的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从抢险救援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整个过程,新闻界的朋友们,不顾安危,不辞辛劳,奔波在灾区前线,深入报道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生动展现灾后重建的突出业绩,为顺利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今年是我市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下,在各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坚持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更加务实的精神和更加扎实的举措,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各项目标任务。

2009-05-08 09:26:16

  • 毛志雄: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人民带来了巨大磨难,同时灾后重建也为成都发展创造了极大机遇。我们坚信,随着灾后重建的推进,成都作为中国中西部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1100万成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最后,祝大家在蓉期间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2009-05-08 09:28:16

  • 主持人:

谢谢毛志雄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记者提问。提问时请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09-05-08 09:29:16

  • 人民日报记者:

大家好,我是人民日报记者。在材料里面发言人说到成都在灾后重建中十分重视规划编制,现在大家都关注住房重建,我想知道如何在住房重建中体现规划编制的,能不能举一个具体例子?

2009-05-08 09:31:21

  • 黄平:

我是成都市建委的黄平。刚才记者提问到这个问题,就是规划。我想重点讲讲我们住房灾后重建规划。我们一共是698个集中居住点,14.7万户农村住房建设规划。我们非常重视,组织了两次大会战,一个是去年九月,当时是按50户以上的纳入规划,就是50户以上集中的。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到了今年的二月份,二月份到四月份,我们又把它扩大,就是农村住房重建15户以上的也要有规划,要纳入规划,要审定。这样就变成了698个农村住房的集中居住点,就是15户以上。

2009-05-08 09:33:25

  • 黄平:

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刚才秘书长所通报所讲的,四性的要求,自然环境相融性、基础设施共享性,这个基础设施还包含了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定位发展性,特别是比较大的聚集点,下一步不单是要解决生活居住的问题,还要解决生产致富,就是他的发展问题,今后生存和致富的问题。所以这也做了考虑。还有建筑风格多样性,我重点讲讲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从总体上我们现在重建开工已经81%点几,开工了大约12万户,在现在进展的情况当中来看,我们从总体上来讲,600多个点,多种建筑风格都有,比如说川西民居为主的把林台保护为主的,就是农民的川西民居保存着这种风格。还有现代风格的,像向娥乡的居住点。还有带有地域特色的,比如说龙池,它是旅游景区,都江堰的龙池镇,它重点是藏羌建筑,羌汉结合的一些建筑,非常有特色,包括一些碉楼。还有根据需要,原来规划的情况,在青城山大观一带是定了国际休闲度假风景区,大观镇就按照欧式风格打造了一些小镇。

2009-05-08 09:36:21

  • 黄平:

还有一些地方,像大邑,有六重多样性。多样性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一个是它的总体布局。我们在规划上面讲,农村要是现代农村,城市要像城市,不能把城市的楼盘,行业式的、均匀式的整整齐齐的搬到农村里面去,而且体量很大,跟环境也不相融,所以我们根据地形地貌,包括体量、尺寸,结合尺度,跟周围的山水田园都要相融合,在布局上,而且这种布局是比较自由的,这么一种方式,所以跟我们原来的居住方式进行了保护,这样节约了用地。没有改变农民的基本生活方式。还有立面,建筑的立面和屋面要有区别,所以在材料上要有体现,颜色上要体现。

2009-05-08 09:39:26

  • 黄平:

第三方面是建筑的单体上,有可能是一个林台,但不是每个房子都一样,大体是川西民居风格。另外是共享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共享性,绝大多数的点,凡是有条件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要和住房同步来解决。这个是对农村生活居住质量的快速提高。或者我们叫做基本上很多点和城市享受的基础设施服务是共享的,体现了我们的统筹城乡思路办法来推进,就缩小城乡的差距,灾后重建也是一次机会。基础设施方面,刚才讲到专项建设,路、水、电、气,我们还有讯、视,讯就是讲的通讯,按照今后的需要,就可以接。然后数字电视,我们新网传媒公司把600多个点,数字电视的接口都全部接到了。红线内一个聚集点,红线内和红线外六个方面,这在规划当中都全部体现了。比如刚才讲到学校的电视、医院、卫生站的电视,道路的建设,所以为什么会有400余条路,850公里,所有的几百个点要跟主干线要连接起来,几十米、几百米,一两公里,这些都做了安排,都同步的实施建设。

2009-05-08 09:42:32

  • 黄平:

公共服务这一块,学校、医院、便民店,村民的活动中心、治安室等等,甚至极重灾区还有助残的服务站,为灾区特殊的受灾群众恢复服务的,做得还是比较齐,这些方面都做了安排。所以在规划里面重点介绍这个。大家有机会,我给大家推荐,到都江堰向峨乡到彭州的磁峰镇,这是重灾区,房子全部垮塌了,有十个初步建设点,看看我们怎么考虑的产业,怎么考虑的环境项目,多样性的体现。另外,我到了虹口,虹口就比较典型,虹口是都江堰一个主要的风景区之一,它的水、空气、气候都是特有的。它那儿场镇建设这一块,基本上都封顶了,学校、医院基本上都封顶了,然后它结合产业的发展,把漂流的项目,虹口有一个著名的项目是漂流,我昨天问了,五一期间三天有两万多人上去漂流,还有它种猕猴桃,我们也有产业,种植业、中药材、旅游产业这一块结合起来。整个虹口规划就有这一部分,我们有50多个方案,有一些比较经典的方案,其中虹口就是这样,住房要考虑地质灾害,又要结合用地,同时又要考虑产业发展,漂流项目、游客接待中心这些东西都在建设。结合起来,老百姓也很有信心。谢谢。

2009-05-08 09:45:30

来源: 中国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汶川地震唤醒中国民众慈善热情 捐赠达700多亿
汶川地震成都市4307人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247亿元
汶川地震共造成四川68712人遇难 17921人失踪(实录)
汶川地震四川死亡及失踪学生5300余名 新校舍明年初启用 全文
汶川地震共造成四川68712人遇难 17921人失踪
汶川地震博物馆11日开放 "范跑跑"眼镜入藏
千人跟踪审计汶川灾后重建资金 650名汶川地震孤儿仅12例被收养
四川民政厅:650名汶川地震孤儿仅12例被收养
汶川地震一周年:北川20对重组家庭新人举行集体婚礼
汶川地震妇女受灾严重 死亡和失踪妇女约14465人
中国保证汶川地震受灾群众今年12月底前住进新房
图片新闻:
中国大飞机项目总体投入2000亿 拉动就业人数可观
上海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获批 "大浦东"成经济新引擎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