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啦啦队的日子里,最令我难忘的是一场手球比赛。刚开始时,场内气氛并不太热烈,但这正是需要我们啦啦队的时候!于是每当出现一个好球,我们都会站起来集体齐声呼喊,表达出整齐的动作。金黄色的队服加上巨大的声势在现场上吸引了众多的闪光灯和目光,于是渐渐更多的观众跟着我们的节奏一起加油呐喊,氛围逐渐热烈起来。我们的加油是没有国籍的,双方每一个好球,我们都加油呐喊,渐渐的我们把比赛推向了高潮。中场休息时,我们又带领全场观众做起了人浪,此起彼伏的人浪正如我们的热情,一势高过一势,最终随着比赛的终场哨声,我们的助威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我想这不应该是句号,而是一个惊叹号!就像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的精神——“一直坚定、一点轻快的惊叹号精神”一样,我们努力试着把啦啦队工作做成每场比赛的惊叹号!
2008-09-25 15:48:24
在我们的队伍中有个“铁姑娘”,继承了科大的传统,钢小伙、铁姑娘,这样的人很多,但是她是最典型的代表,她叫王喜凤,通常啦啦队加油助威时需要一个人来带领全队喊口号,而这个带领人不仅要求嗓音洪亮还要激情澎湃,一般觉得女生比较细声细语干不了这活,但是她却不一样,她号称铁姑娘,因为有她在场的时候,她的声音千里传音,环耳不绝。只要有她在,加油现场总会听到一个具有强劲穿透力的声音一直带领着我们,我们都在想难道她是铁嗓子吗?后来我们跟她交流时,她也说,嗓子也会疼、也会痒,但是她说,当她在赛场上时总被激情感染加油呐喊也就忘记了嗓子的疼痛。这感染了每一位啦啦队员。
2008-09-25 15:49:24
在啦啦队的日子里,除了队员外,我们时常还被那些可爱可敬的观众们所鼓舞,所感动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老一小,一老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那是一场中国队的比赛,因为座位比较靠后,前面的观众很难和做动作、喊加油口号。只见第一排站起一位奶奶,虽然她已经白发苍苍但却精神矍铄,用指挥般的手势带领我们一起喊口号加油,年轻的我们被她深深打动。
一少,是一名“小啦啦队员”,那是一次场外观看比赛,啦啦队不只在场内加油呐喊,场外也要欢动。在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的五环广场上的大屏幕下围满了观看比赛的观众,我们同样也在观众队伍中带领全场近千名的观众一起唱拉拉队歌——《万众一心》,歌曲简单上口,全场的气势非常热烈,“奥运加油,中国加油”以及“奥运加油,世界加油”的手势和口号。
2008-09-25 15:50:33
当比赛结束我们走出广场时,看到一个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小朋友,大概两、三岁左右,向我们拍手做着“奥运加油,世界加油”的手势,还喊着口号,当时我们非常感动,这么小的小朋友都能够跟着我们一起喝彩,在感动之余,也激励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下面的比赛中去。
2008-09-25 15:51:21
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我为能亲身参与这场盛会而感到荣幸。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缺乏责任感,吃不了苦,我看到的不是这样,我看到的正是这些80后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感动了世界。炎炎烈日下,在自行车公路赛的马路两旁,我看到他们仅仅为了运动员过往瞬间,一直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为运动员们过往的瞬间加油助威,直到汗流如雨,没有人到荫凉的角落休息;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赶往垒球赛场,全天呐喊加油,甚至忘记了饥饿……这就是我们,满怀责任感与热情的我们,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大潮中,用行动履行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承诺。
2008-09-25 15:51:44
刚刚讲的都是奥运会,如果说奥运会赋予了我们激情与活力,那么,残奥会则让我学会了感动与鼓励。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既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更是我们每个志愿者的目标。这次,我们的加油与呐喊依旧高亢,但加油当中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因为残奥会运动员们给了我们更多力量:轮椅篮球比赛中,看到运动员摔倒了却依然坚强的爬起来坐在自己的轮椅上继续比赛,我多想伸出手把他扶起;但是看到运动员坚强的一面,看到他们虽然肢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残缺,但他们竞争的意识、超越的精神却不输给任何健全人,我的内心又是一阵莫名的感动。我们为他们感动,更被他们鼓舞,虽然残奥会期间,我们啦啦队工作量加大了,但面对压力与困难,我们最终用不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8-09-25 15:5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