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苏太空飞行都曾付出过惨痛的生命代价和财产损失不同。从“神舟五号”到“神州七号”,中国航天发展经历了自主、稳健的发展之路。所谓“自主”,即中国既没有外在竞争压力的逼迫也没有仓促上马的鲁莽,而是在借鉴和吸取美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的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尤要者,中国在航天发展上有着举国体制的优势,更有中国经历30年经济迅猛发展所积累的丰厚国力后盾。而且,改革开放也给中国储备了丰富的专业人才。这些实力优势,与当年前苏联勒紧腰带发展航天事业的尴尬有着天壤之别,也和美国摸石头过河、耗费海量美元屡败屡战的路径有所不同。中国“神舟”系列飞天的模式,是以一种内敛但又有效的节约模式进行,体现了东方式哲学和智慧。
曾有一位外国作家在评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时说:“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华盛顿邮报》曾不无忧虑地提到,“美国在航天领域的优势正在丧失殆尽,太空流域逐步全球化”。该报认为,按照当前中国“神舟”系列的航天轨迹,中国航天员将会第一个重返月球。俄罗斯媒体也预测,中国不久将拥有自己的空间站。更多美国“智囊”更认为,随着美俄关系在地球上恶化,接下来美国会选择中国作为太空领域的合作伙伴。
如果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在地球上向全球展示软硬实力的一次宏大预演,那么“神舟七号”完成太空行走,则是中国向宇宙发出的实力宣言。
需要明确的是,考察中国“神舟”系列走过的飞天轨迹,却极少功利自私的企图,其飞天梦想抱持着一个单纯目的:为和平,为科学,为人类的未来。以本次“神舟七号”飞行为例,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远不及美国航天员太空漫步那般轻松潇洒,更不会发出“我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个性宣言,而是担负着复杂的科学实验任务,除出舱、放飞小卫星外,还要做舱外空间材料的科学研究和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实验。这些任务都极端复杂甚至危险,需要航天员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方能实现。这些科学任务,都与军事无关,而是落脚于科学本身和民用领域。相较于美国航天探索几十年在太空布下的监视全球的大量军事卫星,中国的探索目的更为单纯和人性化。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软实力”概念,是国际关系进入多极化的醒世恒言。依傍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硬实力逞强坐大已不合时宜,靠文化和科学等领域的软实力实现自强才符合时代潮流。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实力展现,昭示人类用智慧征服未知世界的决心和勇气,这恰如在奥运会上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一样,也是一种人文进取精神的体现。
而且,中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升华自己的太空实力,这无疑也提振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信心。(张敬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