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家迅速投入到支援海地人民的抗震救灾行动中。中科院院士陈运泰领导的研究集体立即从全球地震台网(GSN)下载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进行快速反演,并分析出这次地震的特征。目前,他们的分析结果已通过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促进发展中国家数据共享与应用全球计划执行委员会共同主席刘闯,迅速传递到联合国减灾委员会。
陈运泰介绍,在震后约2小时46分钟左右,即北京时间1月13日8时39分,该研究集体从全球地震台网获得的资料中快速反演得出并公布了表征这次地震震源特征的测定结果:矩张量解;在震后约5个小时,即1月13日11时左右,成功反演出有关这次地震破裂过程的详细情况。
他们得到的矩张量解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沿断层走向滑动为主的地震,即走滑型地震,地震的震级为矩震级MW7.1。地震发生在近东—西向的断层上。这一断层走向为247度,倾角为69度,滑动角为2度。从地震破裂的时间过程来看,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大约持续了22秒,但大部分地震矩和能量的释放都集中在前10秒;从破裂(断层错动)的空间分布看,这次地震的破裂主要分布在震中以东约10千米至震中以西约18千米的范围内,并从接近地表处延伸至地下约30千米深处,即破裂长度约28千米,宽度约30千米。断层滑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具有少量的逆冲分量,与加勒比板块相对于北美板块沿近东—西向的走滑边界朝东—略朝上的运动一致。
从整体上看,虽然这次地震破裂面的面积不大,但滑动量和滑动速率都很高。最大滑动量达5米,最大滑动速率达到3.7米/秒。“应力降”,即释放的应力很大,其最大应力降达120兆帕。这意味着这次地震的能量以非常高的密度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再加上震源又比较浅,震源深度只有10千米,从而对正好坐落在近东—西向的“恩里基约—芭蕉园”断层带(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 fault system)上的海地首都太子港地区的地表设施造成了极具毁灭性的破坏。但地震的主要破裂并未明显穿透到地面,位于地面以下的地震破裂激发的波动传播到地面时已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衰减,这有助于减弱地面运动的激烈程度,即减弱了“地震烈度”。倘若不是这样,地震造成的破坏恐怕要比目前的情况还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