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社会保险法草案等法案 -中国股市今年涨幅全球第十 俄罗斯最高 12月A股融资862.35亿元 -明年重点培育新能源等六新兴行业 工业增速定为11% 受益股一览  -工信部明年促钢铁等五大行业兼并重组 淘汰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 -外交部就英指责中国劫持气候大会谈判答问 清洁能源缺核心技术 -今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目标恐难实现 85%公众满意防控甲流举措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总体进程达74.6% 工业化城市化进中期加速阶段 -北京调整居民用水和污水处理价格 每立方米升0.30元 价格一览 -黄茂如正常上班 茂业系股大涨 前上海公安副局长涉黄光裕案被拘 -银监会官员否认资金缺口 称银行明年发债5000亿 融资大幕开启?
首页>>科技动态
中国打开转基因粮食"闸门" 商业化已不可阻挡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2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转基因论战风生水起公众利益“被代表”?

细心梳理转基因商业化背后的论战可以发现,无论是反对者还是支持者,都是打着“维护公众利益”的口号

“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媒体的报道中,正面的声音居多了。”谈及媒体关于转基因的报道,作为支持者代表的黄大昉喜形于色。

就在植酸酶玉米商业化获得审批之前,有关转基因作物的论战一直风生水起。

细心梳理转基因商业化背后的论战可以发现,无论是反对者还是支持者,都是打着“维护公众利益”的口号。

论战的焦点首先就集中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必要性上,反对者提出,我国完全具备粮食自给的能力,没必要让公众承担由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风险。

而作为转基因作物推动者之一的黄大昉则认为,“虽然国家粮食的总量是丰年有余,但也面临着危机,我们的耕地不断减少,再加上气候的变化,这些都给公众的粮食带来危险。”

随后,转基因技术一直主导着双方的论战。

“转基因生物可能会打乱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国家环保部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一位官员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生态系统中,转基因生物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它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的平衡。

除了对环境造成威胁外,反对者还提出转基因技术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为了证明这些结论,反对者拿出了现实“证据”:“美国星联玉米事件”、“墨西哥转基因玉米污染事件”、“转基因玉米危害蝴蝶事件”……

但支持者随即以研究的方法有漏洞为由,否定了上述事件的研究结论,并声称,无论是从研究试验,还是从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没有发现安全性威胁。

“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是40年才能观察出结果,危险也许是潜在的。”中科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原局长钱迎倩曾对此分析。

2005年4月,“湖北省出现转基因稻米事件”再次燃起双方战火。媒体在报道中说,估计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入市场。但当时在湖北从事转基因水稻研究的专家却否认出卖试验用转基因水稻种子。

争论中,支持者渐渐完成了转基因粮食的科研阶段,转基因粮食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已提上日程。

此后,争论自然转移到了“能不能产业化”上,除了坚持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威胁的观点外,这一次,反对者对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链条进行了“拆解”。

反对者提出,种植转基因作物,受益最大的并不是农民,而是科学家和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国生物公司。“科研部门、政府部门和企业,三大集团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牢固了。”中国农科院一位主任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

支持派很快反击了质疑,早在1997年,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郭三堆就推出了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虽然到2004年时,美国孟山都公司市场仍然占有90%的市场,但是这一局面已被扭转。这意味着中国也具备研究自主转基因技术的能力。

谁在代表公众利益?科学一时无法回答。 (来源:南方日报)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德国培育出新型转基因土豆
陆宴辉 吴孔明:转基因抗虫棉生态安全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种植Bt棉花有效控制棉铃虫在我国多作物生态系统发生与为害
基因研究重要里程碑:第一只转基因草原田鼠诞生
中国首次为转基因粮食作物颁发安全证书
转基因大豆侵入黑龙江国产豆恐灭种 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将成立
进口转基因大豆侵入黑龙江 国产大豆恐灭种
图片新闻:
1.25亿年中国鸟龙重见天日 靠毒液系统捕食
全球1/4奢侈品由中国人买单 买奢侈品如同买菜(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