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潜艇下潜的位置
会变形的潜艇
目前,潜水最深的潜艇能下降到6500米深的海底,可让科学家到达海底的95%。“海神”的目的是让潜水深度完善到100%,与此同时,它还能让科学家勘测比其他潜艇如“海沟”号勘测更大范围。它还能根据任务类型变换两种不同形状,自泳式潜艇和带缆式潜艇。
伯文解释说:“这种自动潜艇,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是自动的,无需船上人类操作员进行操作。”“海神”能执行预定的任务,绘制海底地图。伯文说:“它是一种有着板上智能的带电池的工具……,能通过使用化学传感器、声纳和数字摄影找到特别重要的区域。”
完成任务后,“海神”会自动回到船上,变身为水下摇控作业载具。这一变形包括增加一个机械臂,允许“海神”收集样本和使用工具,和增加一根40000米长的纤维光纤光缆,科学家可从船上控制潜艇。潜艇两种模式的转变发生在船上,需要大约12小时。
压力计
虽然混合动力工具的设计一直存在,但是“海神”号潜艇将是拜访真正洋底的第一种工具,它还将是目前运行的拥有这种能力的唯一工具。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工程组必须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克里斯·格曼说:“我们必须摒弃几十年来一直使用的几乎所有现有技术。”例如,工程组必须废弃带缆潜艇的传统缆。他说:“它们一般有钢套筒、用于导电的铜和用来收集数据的光导纤维。但这些都没用,因为我们无法建造能下降到11000米深处不断裂而且还足够灵活以致能让我们在洋底来来去去的足够强韧的缆。”
他表示,因为这些诸多限制,日本的“海沟”号潜艇的机动性就受到了限制,而且需要定制船只来释放厚重的把潜艇和船连在一起的缆。而“海神”使用可再充电的类似笔记本电脑上用到的锂离子电池供电和发丝宽度的光纤光缆用于控制和遥感勘测。每充一次电“海神”号潜艇就可潜水20小时。此外,工程组还用新的轻量级材料取代传统的用于建造类似潜艇的材料,如钛和玻璃。格曼教授解释说:“我们有格外薄壁而轻量级的陶瓷材料……,它一定能经得起巨大压力。”
地震带
但是,这项任务可不只是为了验证新科技。科学家希望使用这种新工具探测深海秘密。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生物学家蒂姆·谢克说:“我想我们就快看到各种新的生命形式了。我们将看到新的生命环境、新的物种和新进化的生物。”
他补充说,之前在较浅深海的发现已经教会科学家“期待意外惊喜”。他说:“在大西洋洋口发现成群结队的没有眼睛的虾。”这种虾的背部有一种U字形感官结构,谢克教授解释说,那可能是用来感受热度。他说:“谁也不会想到虾能进化成这样。”
地质学家还希望使用这种工具直接研究具有破坏性的地球过程,如洋底壳循环成为地球内部一部分的地方。格曼教授解释说:“我们能研究形成新洋底壳的海中央山脊,但是我们不能以同样的方式研究另一端。”俯冲带常沿太平洋边缘分布。在俯冲带,洋底壳被冲入漂浮的陆壳下面。
“挑战者深渊”所在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插入马里亚纳板块下形成的。格曼教授说:“因此,它位于这些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隐没带中,这些区域可能相当重要。”(孝文 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