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8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主任张愚8日介绍,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们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的方式,把任意改变小鼠基因变为现实,不仅可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而且为人类攻克某些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提供了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
张愚介绍,所谓“基因敲除小鼠”,就是先在小鼠的胚胎干细胞上通过基因重组的办法进行基因修饰——就是将胚胎干细胞中的靶向基因改掉,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如果某些小鼠的生殖细胞恰巧被“修饰”过了,则它们就会生出基因完全被“修饰”过的小鼠。
张愚认为,这种方法本身就是生物医学领域里一项极具开创性的方法,同时,由于人类基因与小鼠基因有90%以上的相似性,因此它在理论上具备了用于心脏病、糖尿病等人类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研究的可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表示,这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所做的工作是关于基因重组,其实是一个技术集成的工作,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对于研究基因的功能、疾病的模型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对于研究很多人类的遗传疾病,哪些是致病基因提供了技术手段。它能够创造出人类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比如小鼠的胚胎干细胞是研究多种人类遗传疾病的理想模型,在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相关生物医药的研发做了前期准备。
张愚说,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就属于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获奖者已经成功地把这种致病的基因突变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为针对这一疾病治疗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有望在药物或治疗方法上取得突破。但张愚同时表示,由于科学伦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把这种方法用于人类胚胎研究尚不能在短期内实现。
张愚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留学时,曾聆听过马里奥·卡佩基教授的讲座,“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成功地创造了这种方法,十几年过去了,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发展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项标准技术。”
张愚认为,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他们,似乎暗示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一种倾向——“如果能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技术革新,得奖只是迟早的事”。对此,周琪表示:“我相信生物医学领域肯定是未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热门方向,比如科学家对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肯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获得诺贝尔奖的青睐。”
周琪则介绍,我国在这一领域目前还处于模仿阶段,未来我国在生物医学和再生医学、胚胎干细胞研究方面可能会有突破,我国已经建立了几个生物技术中心,有几个实验室能做相关的工作。
张愚指出,目前国内一些科学家已经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保持了与国际同步的研究水平。(记者孙闻 吴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