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2008年将覆盖全国 93.96亿补助金不得挪用 -8月CPI涨幅或高于7月 全年高于3%属正常 发改委称经济仍未过热 -薄熙来概括中美贸易: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 反补贴争端渐白热化 -世行加大东亚与太平洋地区贷款力度 07财年对华贷款逾16亿美元 -浙江住房公积金接近警戒线 收紧放贷 南京再实行"紧缩"政策  -纽约证券交易所获批设北京代表处 8月A股存量资金达13000亿 -国企利润增速远超居民收入 红利悖论又现 企业500强烟草唱主角 -中澳签资源协议 澳洲年供百万吨天然气 不对中国产品进口设限 -央行首次零售100亿特别国债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收缩流动性 -中国拟跨省联动打击拐卖人口强迫劳动
我国科学家首次描绘太空磁场三维天然舞姿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天然舞姿” 照片为地球磁层的示意图以及欧洲空间局“星簇”(Cluster)卫星探测到的“磁重联”三维几何结构。黄色框内为“磁重联”三维几何结构图。 一个以我国科学家为核心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卫星观测数据,首次观测到了主导太阳耀斑、极光、磁暴等太空自然现象的基本物理过程――“磁重联”的三维几何结构,描绘出了人类前所未见的太空磁场的“天然舞姿”。这将有助于为人类航天飞行等活动建立更加准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型。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 一个以我国科学家为核心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卫星观测数据,首次观测到了主导太阳耀斑、极光、磁暴等太空自然现象的基本物理过程——“磁重联”的三维几何结构,描绘出了人类前所未见的太空磁场的“天然舞姿”。这将有助于为人类航天飞行等活动建立更加准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型。

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肖池阶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王晓钢教授、濮祖荫教授等为主完成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物理学》上。

磁重联是影响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的重要因素。“对它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太空中的等离子体物理现象,使今后建立空间天气预报模型更加准确。”王晓钢说。

欧洲空间局官方网站称:“这是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团队得到的先驱性发现。”并指出这一成果“揭示了前所未见的三维磁场的‘天然舞姿’”。欧洲物理学会前主席马丁·胡伯教授表示:“这一工作确实是朝着确立三维磁重联观测基础的一个重要进展。”

作为“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基础课题,各国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磁重联现象。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家建立了磁重联的二维模型,并在七八十年代提出了磁重联的三维理论模型,但后者一直没有被真正观测到过。

在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Cluster)计划的合作中,我国科学家利用“星簇”计划提供的迄今唯一符合太空三维探测要求的多卫星观测手段和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赵辉及其导师汪景琇研究员发展的诊断方法,于2005年底首次证实自然界中存在磁零点。之后一年多,这个研究团队经过对卫星观测数据的反复分析和计算,进一步找到了匹配的磁零点对,证实了三维磁重联的磁场几何结构。

“在许多科学家认为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突破性的几何学诊断方法,最终观测结果表明磁重联的三维几何结构是由一对磁零点、两个由磁零点分别决定的特殊平面,以及两平面之间的交线,即两个磁零点间的连线构成。”肖池阶说。

伴随着我国步入空间大国的快速进程,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研究,并将建设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即“子午工程”)。有专家表示,准确的太空灾害天气预报可帮助科学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如为卫星调整轨道,推迟宇航员空间行走,为飞机、舰船导航系统采取保护措施和为通讯寻找替换频率等。(记者吴晶晶、李斌)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全月面三维照相 中国探月工程创多项世界第一
中国科学家揭示:前所未见三维磁场天然舞姿
英国出现“三维版”麦田怪圈 神秘现象已有360年
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构建三维肿瘤生物模型
三维数字音像技术为基础"频谱视窗"技术进中国
图片新闻:
即将探月的“嫦娥一号”卫星模型首次展出 将传回月球照片
明年奥运前有望在飞机上打手机 深航3航班先试行 票价不会增加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第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