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跳台决赛21日晚在“水立方”进行。凭借最后一跳的完美表现,一度落后的中国选手陈若琳成功逆转加拿大名将赫曼斯,以447.70分摘得金牌。这也是中国跳水队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7枚金牌。
陈若琳在预赛和半决赛中都名列第一,在当晚的决赛中,她在12名参赛选手中最后一个出场。在决赛中,陈若琳遇到了赫曼斯的强劲挑战。第四跳之后,赫曼斯超过陈若琳1.65分。关键的最后一跳,陈若琳得到100.30分的全场最高分,最终反超赫曼斯10.65分夺冠。赫曼斯获得银牌,总分为437.05分。
陈若琳喜欢“自找苦吃”
不少奥运冠军出身贫苦,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终成大器。然而也有一些奥运冠军家境不错,喜欢“自找苦吃”。这其中,就包括以447.70分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金牌的江苏小丫陈若琳。
陈若琳来自南通,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下了女子双人跳台和单人比赛的两顶桂冠,夺回了失去长达八年的奥运女台统治权!看着她那甜美纯净的脸庞,在确定自己获胜的一刹那竟然也是泪流满面,有谁知道,她曾经克服了多少艰辛痛苦,拒绝了多少美味诱惑?!
家人一致要求放弃跳水
不到6岁的陈若琳在一次少儿比赛前两个月手臂骨折,在距离比赛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胳臂仍然伸不直,执意要参加比赛的她毅然接受了教练的“正骨术”。
看到孩子这么受罪,全家开大会,一致要求小家伙放弃跳水。但是她一定要练下去,还要参加比赛,家人怎么劝都不行。那一次“正骨”后,陈若琳只休息了三四天就返回跳台。后来她在那次全省少儿比赛中名列第四。所有人都告诉她,这个第四比第一的含金量还要高。带着这股对跳水的执著和吃苦精神,陈若琳一路从南通市体校跳到位于南京的省业余体校,后来是江苏队,再后来就是国家队了。在国家队,她是训练量最大、训练时间最长、最刻苦的那一个。
为了跳台严格控制饮食
近一年来,陈若琳增添了一个新任务,和体重问题作斗争。原来她正值生长发育期,身高和体重都有所增长,为了能继续在跳台上挥洒自如,她必须严格控制饮食,戒掉最爱吃的零食、奶油蛋糕和冰淇淋。在中国跳水队,女台选手更新换代的频率惊人,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辞旧迎新一批人,罪魁祸首就是“生长的烦恼”。懂事的陈若琳记得雅典奥运女双跳台冠军、大师姐劳丽诗为了减体重,穿上橡胶衣围着操场跑,一直跑到虚脱。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她备受感动:“小劳姐就是我的榜样,她都已经是奥运冠军了,还在那么拼命地训练。相比她,管好自己的嘴巴有那么难吗?!”
陈若琳夺冠后,和教练任少芬拥抱了很久。任少芬说,陈若琳非常自觉,平时吃饭特别注意营养搭配,根本不需要教练苦口婆心。“她很有毅力,见到甜品都躲着走。有天赋,肯吃苦,这才成就了今天的陈若琳”。
周继红激动冒英文
“Fantastic!”当不满16岁的小将陈若琳顶住巨大压力,最后一跳实现逆转,赢得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后,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能用英文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激动和喜悦。
自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连续两届无缘女台单人赛金牌,这个昔日中国跳水的夺金点变成了最大的软肋,也凝结为周继红心底最深的痛——这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她为中国跳水带来的第一枚奥运金牌的项目。
周继红指出:“说实话,陈若琳和王鑫是这十年来中国女台选手中最好的两个孩子,无论是技术、能力、心理素质都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