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自古以来就有“人文之邦”的美誉,古代教育发达,学风兴旺,官学、书院、私塾众多,科举出身的士人车载斗量。自唐至清末共出状元13人,明清两代共有巍科(状元、榜眼、探花、传胪)人物27人,共考中进士730余人。清末现代教育兴起,市境办学走在全国前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首创新式小学,二十七年始办嘉兴府中学堂、秀州书院等新式中学,以后十数年间学校广布城乡,普及面广,且名校多、女学多、教会学校多。嘉兴府学堂(省立第二中学)、秀州中学等均以办学认真闻名全国,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各类女学先后兴办50余所。新中国建立时,全市共有公私中等学校16所,小学1216所,有各类学校专职教师3131人。解放以来,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普及小学、发展中学,推广职工技术教育,兴办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创办高等学校。1985年全市普及了初等教育,199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004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987所,在校生64.2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3.2万余人,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6.45万人,初级中学125所,在校生13.7万人,小学456所,在校学生27.55万人。全市义务教育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9.97%和99.99%。高等教育发展较快,2004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6742人,毕业班学生2950人,比上年增长68.6%。
嘉兴大剧院
嘉兴画院
市境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据旧志不完全著录,至清末为止,市境有作者4193人,著书8917部。据清代《槜李诗系》、《续槜李诗系》登载,在清乾隆以前,嘉兴府辖境已有诗人和诗歌作者3000余人,乾隆以后至现代更不可胜计。据现代编就的《槜李文系》,至清宣统三年,书中共收录嘉兴府籍作者2354人的文章404l篇。据现代所编书画家辞典、名录记载,市境古今共有画家、书法篆刻家600人以上。市境民间文艺活动也丰富多彩,具有蚕乡特点的民俗艺术,具有水乡特色的演出活动,以海盐腔为滥觞的戏曲演唱,以及绚丽精美的灯会游艺,都表现了锦绣江南的历史风姿。现代新文化运动兴起,市境涌现了茅盾、丰子恺、徐志摩等著名文学家,闪耀文坛。
解放以来,文化界焕发青春,文艺创作活动频繁,文艺社团健全,产生了一些全国知名的作家和作品。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图书馆、博物馆、艺术文化馆站广泛建立。200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71个,公共图书馆6个。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7家,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100 %,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0%,数字电视投入试运行。
嘉兴图书馆
嘉兴图书馆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