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嘉兴概况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1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嘉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东接上海,南濒杭州湾,西连杭州,北邻苏州,是马家洪文化(距今7000年)的发祥地之一,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如今的嘉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区和浙江省重要的工贸城市,现辖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全市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改革开放以来,嘉兴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所辖五个县(市)已连续三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所有县(市、区)均被命名为“浙江省小康县”。

嘉兴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铁路、公路、水路、港口齐全,成为浙北的交通枢纽。农业资源丰富,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完备,市场网络格局已经形成。电力充沛,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市拥有1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2104)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71)亿美元。嘉兴拥有众多的文化名胜,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处,旅游资源丰富,潮、湖、河、海自然风光极为优美,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嘉兴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日渐成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南湖区概况

南湖区地域面积426平方公里,人口50万,是嘉兴市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南湖区历史悠久,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江泽民同志“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号召的发出地。这里物华天宝,特产繁多,自古粮桑并重,农牧结合,百工技艺,衣食海内,经济繁荣,百姓安康,生活富庶,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闻名海内外。南湖区也是中国最早、最发达的商品经济地区之一,两汉时就“饶渔盐之利”,商贾云集,市面繁荣,宋代“人丰翕集,市井骈阗”,到明清时已成“江东一大都会”。

紧邻上海的南湖区在相当程度上共享着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在金融、市场、科技、人才、信息、物流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直接承受着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地区的产业辐射以及各种发展机遇,从而以雄厚的经济实力,齐备的工业门类,产业化的科技农业,繁荣的商品经济,通畅的商贸物流,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富裕的生活群体,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居住环境,广阔的朝阳产业发展空间,位居前列的科技力量和对外经济贸易,以及完备的产业配套、强劲的市场辐射能力和巨大的高消费群体等等,成为投资兴业的理想区域。

秀洲区概况

秀洲区地域面积542平方公里,人口38万,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粮、油、茧、生猪、淡水鱼等农产品,是浙江省著名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秀洲区的工业经济以轻纺丝绸、针织、服装、家具、电器、不锈钢器械、静电植绒、建材、电子、食品等为骨干行业,已形成纺织、电器、机械、家具、电子等区域特色经济。

秀洲区域经济极富成长性和开放性,经济增势强劲,已明显处于发展上升期。GDP、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长三角16城市平均水平。近几年来,秀洲区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以上,2003年人均GDP超2700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26倍。

再创新优势、建设新秀洲。秀洲正全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立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努力把秀洲建设成为“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先进的制造基地、招商引资的首选地、嘉兴沿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之地、嘉兴城市的副中心和现代产业的集聚区”。

嘉善县概况

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第一站,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银嘉善”之美称。县域面积506平方公里,人口38万。

嘉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确立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国际的现代发展观念,掀起了新一轮接轨上海行动热潮,全面带动和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呈现出“一、三、五、七、九”的特点,即:10%的嘉善人到上海工作、学习、生活; 30%以上的农产品销往上海大市场;50%的工业品是为上海企业配套或通过上海进入其他地区;70%的出口商品是通过上海外贸口岸进入国际市场;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是受上海的影响而进入嘉善。

嘉善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全县形成了三大产业带,即设施栽培绿色产业带、食用菌种植白色产业带、水产品养殖蓝色产业带。其中大棚蔬菜瓜果种植面积6.8万亩,列全省第一;食用菌栽培面积2950万平方尺,列全省第二;全县所有镇都被农业部和省有关部门命名为“特产之乡”。

嘉善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以利用外资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四大特色专业园和“一心四点”镇工业区为支撑的利用外资高地和台商投资集聚地,利用外资综合得分列全省第六位、全市第一位。

嘉善以“人居嘉善”、“休闲嘉善”、“物流嘉善”为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旅游、餐饮、商贸、市场等现代三产服务业,进一步繁荣城乡经济。古镇西塘作为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被列为全国首批十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加大古镇西塘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强化对外宣传,成功举办2004年、2005年国际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等一系列活动,西塘的知名度和嘉善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平湖市概况

平湖素有“金平湖”之美誉,全市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总人口50万。境内有浙北惟一的进出口海港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乍浦港,现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个、千吨级泊位4个,已步入国家中型港口行列。

近年来,平湖市工业已形成了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四大特色支柱产业,荣获“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称号,是省级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包装纸生产基地和中国软箱包出口生产基地。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平湖着力构建“3+4”的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即形成光机电、服装和临港型重化工业三大产值超100亿的支柱产业,纸业、箱包、童车、洁具四个在全国同行业比重约占20%的区域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平台上,平湖着力构建“四区二团”发展平台,即平湖经济开发区、乍浦经济开发区、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滨海地区和新仓、新埭两大工业组团,形成沿海、沿边两大产业带。平湖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实现了农业灌溉地下化,已建成10个现代农业园和多个特色农业园,是国家级商品粮、油基地和中国“西瓜之乡”。平湖市旅游资源丰富,有集沙滩、海岛、名寺、森林于一身的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以及晚清名宅莫氏庄园和李叔同纪念馆。

平湖开放型经济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近年来,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外向度明显扩大,外贸依存度超过100%,出口依存度超过60%。

海盐县概况

海盐县陆地面积507平方公里,海湾面积565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53.5公里,人口38.8万。

海盐物产丰饶,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连续五届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省教育强县等多项荣誉。

海盐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公路、水路网络交织,有沪杭快速通道、乍嘉苏高速公路和五级航道六平申线等。随着杭州湾大桥、二桥和沪杭第二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海盐将成为沪、杭、苏、甬四大城市的交通节点和沪杭、苏甬双线的枢纽,形成至四城市一小时交通网络。

海盐已基本形成了以丝绸(服装)、化纤、饲料、机械、电子五大行业为支柱的工业格局,涌现出一批快速发展、产值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小型巨人企业。

海盐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苗猪生产基地及浙江省优质棉花籽供应基地、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出口农业、观光农业开始起步,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和效益农业示范区为特色的农业区域化布局。

海盐山海湖皆秀,南北湖水态山容,玲珑逸秀;白塔山海景山色,野趣情浓;绮园山野风光,幽静闲适;更有被誉为“夜普陀”之称的云岫庵、“浙江第一阁”之称的千佛阁、“江南八达岭”之称的谭仙石城、“天下奇观”日月并升等风景名胜,吸引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海盐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古有小说家干宝、诗人顾况、戏曲家杨梓;近有现代出版家张元济、三毛之父张乐平、哲学家陈大齐、史学家朱希祖;今有革命文化名人黄源、油画家朱乃正、先锋派作家余华、奥运健将曹棉英。张元济图书馆、张乐平纪念馆、黄源藏书楼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纪念)设施相继建成;民间舞蹈滚灯、海盐腔等一批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得到发掘。

海宁市概况

海宁全市陆地面积近700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海宁历史悠久,自古学风兴盛,民风淳厚,名人辈出,为文化之邦,尤以灯、潮、名人三大文化独具地方特色。

海宁经济发达,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工业基础良好,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明显。皮革、家纺、经编、电子、化工(医药)等区域特色产业加速扩张和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其中皮革、纺织等主导行业发展迅猛,荣获了“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经编名城”称号。

海宁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独步江南的古典宫殿式建筑海神庙、“水上长城”钱塘江鱼鳞石塘、安国寺唐代经幢、陈阁老宅等省市级文保单位30多处。目前以“一潮三看赏四景”的观潮旅游为特色,以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访古探幽为内涵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海宁加快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花卉苗木、优质水果、特种水产、优质肉鸡等高效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生态家园示范点、种子种苗工程、农业园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业龙头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海宁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和浙江省技术创新试点县(市),建有全国首家县(市)级博士后科技开发基地。海宁市是全国教育先进县(市)和浙江省教育强市。海宁还是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文化先进县(市)和体育先进县(市),200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桐乡市概况

桐乡全市总面积727平方公里,总人口65.8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称。

桐乡历史悠久,罗家角遗址的马家浜文化、新地里遗址的良渚文化,记录着远古祖先在此生息繁衍的足迹;桐乡是名人之乡,吕留良、茅盾、丰子恺、金仲华、钱君匋、徐肖冰等一代代名人从这块土地上走来;桐乡是中国杭白菊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羊毛衫之乡……

桐乡是浙江省十大经济发达县(市)之一,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毛纺针织、化学纤维、丝绸服装、建筑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镇产业群,以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濮院羊毛衫市场为依托的中国毛衫城、以化纤行业的“龙头”桐昆集团公司为依托的桐昆化纤城、以中国化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为依托的巨石玻纤城三大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桐乡的传统农业逐步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效益农业迈进。杭白菊、晒红烟、小湖羊皮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杭白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桐乡又是全国蚕茧的主要产区,年产蚕茧2万多吨。

桐乡市以旅游开发、市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挖掘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优化景点布局,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形成以乌镇古镇为龙头,以名人文化、运河文化为依托,点、面、线相贯通的大旅游格局。乌镇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AAA级景区验收,并成为全省首个年接待境外游客超10万人次的景点。旅游业成功带动了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星级宾馆达1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星级宾馆的规模和数量居全省县级市之首。

来源: 嘉兴在线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