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个网络新词“官二代”进入人们的眼帘。《人民论坛》杂志对此专门进行了讨论,不少报刊杂志也常见这样的文章。有的媒体以“官二代vs富二代”标题吸引眼球,称“不怕富二代飙车,只怕官二代飙官”。笔者以为,“官二代”这个名词不准确,涵义不清,且容易引起一些歧义和争端。
什么是“官二代”?指的是高官的后代很容易获得钱财和权力的现象,针对的是高官后代的各种不良行为。专门称呼这个群体的类似名词以前也有过,比较近一点是在“文革”期间。那个时期讲成分论,用“红类”与“黑类”划分。工人、农民、干部为红类,“地富反坏右”为黑类。除此之外,“高干子弟(或子女)”也成为一种指称,这个群体是红类中出类拔萃的,虽然可能也有一些特权的享受,但还是光彩照人的。而当下说“官二代”,背负的是恶名,包含的是贬义。使用这个概念会有很多问题。官员及其子女会问:首先,人人都会有后代,凭什么做官的后代就要被“二代”化,遭贬义的命运?其次,官员身份的父母干的事情与我有何相干,别人家的子女接受父母亲的钱财授予,再多再厚都没有关系,为什么轮到我身上就受挑剔和指责呢?但问题在于,人们所说的“官二代”,视角不是上下辈分,也不是正常的钱财授予,而是违法乱纪的腐败。“官二代”名词的要害不在“官”,而在“腐”。由此而言,“腐二代”的说法更能够成立。
官员的后代不一定都任官,官员后代子承父业升官从政,不能说就一定不对,什么事情都不能绝对化。也许在中国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遗毒下,“官二代”沾光父辈,甚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在当代中国所在多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日益世俗化的情况下,官员后代选择从政之外的发展路途,要宽阔得多。就这个意思而言,一定要用“官二代”也不很说得通。
孔子向往“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那是一种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在现实世界还很难做到。官员也和普通百姓一样,会对子女有特殊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于,官员福泽自己的后代必须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如果将腐败手段获取来的钱财转到后代账下,或者破坏社会公正公平原则,利用权力资源网络,为后代的公权力职位奠基铺道,那么,首先是官员腐败了自己,而且还使后代被腐败。腐败官员的身教制造的是未来腐败,结果是让腐败的雪球代际相传,父滚子推,危害巨大。“腐二代”比“官二代”更为可怕。
从反腐败的角度说,“腐二代”问题的提出很有价值。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裸官”现象已经引起重视,“腐二代”其实也是“裸官”现象的表现之一。更需要指出的是,“官二代”名词被网络媒体热议有着重要的背景,即社会对出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目前,我国尚没有制裁洗钱罪的法律,最近出台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也未涉及这方面的规范,讨论“腐二代”问题理应对此引起重视。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