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时间限定限时两小时报送
对于应急处突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新版《应急预案》均有明确时间限定。
例如:凡市政府批准的处突拨款事宜,1个工作日内办结;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须在“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市应急办上报详细信息,所报信息须包含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事件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须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如涉及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或学校等特殊场所,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任何部门所做的突发事件调查评估,须形成《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报告》,详细分析原因、过程和损失,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应对,提出改进措施。如无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超过60天完成。
对于事后评估,旧版《应急预案》规定该环节由专家顾问组负责,但新版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均有该职责。
■专家评价
毛寿龙:新《应急预案》更具前瞻性
2001年12月7日的一场雪,北京交通陷入瘫痪,不少人半夜才到家;2003年北京非典,全市陷入紧张状态;北京奥运前夕,北京成功排除了8起潜在生化爆炸恐怖袭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表示,近年来,北京发生的数起公共突发事件,尤其是北京奥运,使政府的应急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他认为,新版《应急预案》新增了恐怖袭击、外来生物入侵、核事故等以前从未提及的内容,“更具前瞻性、预见性”。此前,对于政府应急处置的刑事责任,法律法规并未明确,“政府部门内部虽然有职责和分工,能做到各司其职,但法律层面还是空白点”。他认为,新版《应急预案》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提出将处突应急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这是一大进步”。
毛寿龙说,2004版、2005版以及最新预案,三个不同版本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同时体现出时代变化。刚经历过非典,公共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重视,2004版应运而生。其后,“新北京、新奥运”的城市定性,对北京的处突应急能力,提出新要求,因此,2005年重新修订,“2007年可谓是北京应急预案系统年,处突应急渐成体系”。目前,“世界城市”已成为北京的最新定位,有关部门再修处突应急相关规定。本报记者王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