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月16日电 题:三笔“科学发展账单” 25年“领跑”全国省区--浙江农民“钱袋子”调查
新华社记者 沈锡权、张道生、李亚彪
一个土地要素奇缺的资源小省,一个农业在GDP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沿海省,一个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大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却连续25年“领跑”全国各省区。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和浙江省统计局15日发布消息:2009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第25次成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的“增收状元”。
为揭开浙江农民“钱袋子”的秘密,记者走村入户调查,这个奇迹背后的三笔“科学发展账单”渐渐浮出水面。
产业账:打开农民“钱袋子” “工资收入”最耀眼
在浙江省各地田间地头,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浙江省的农业已不是传统概念上的农业了,浙江农民的收入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务农收入了。”
据统计部门对浙江省47个市、县级行政区域的470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分析人员胡央娣认为,工资性收入是推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业或从事其他各种劳务活动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人均达5195元,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纯收入的51.9%。
在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的奉化市滕头村,如今工业和服务业已成为村里的主业,家家都办企业、家家都拿工资已成为这里农民的常态。然而,滕头村并没有放弃农业,只是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千年传统农耕业,在这块田野上已杳无踪影。
步入滕头村,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农具被浓缩进村里的农家博物馆中,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级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这里的农民不再戴着草帽,而是穿着白大褂,庄稼种在试管里,这些带着种苗的高科技试管再远销法国、荷兰等国家。”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笑着说。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说,人们习惯上将农业划归第一产业,实际上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并举的。浙江省努力把农业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
“比如,农业向二产的延伸重在深加工,经过加工和从田间地头直接出来的效益比是4:1,农产品附加值大为提高。”赵兴泉说。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产品食品加工率超过40%。由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的浙江省食品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
在余姚市,农产品90%实现品牌化。当地榨菜行业协会会长章苗康说:“评上中国驰名商标后,原本1元钱一包的榨菜,可以卖1.1元。”浙江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顾益康说,农民要增收,从技术研发到品牌营销,浙江省正做着农业也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的探索。
浙江省的实践证明,在工业经济发达的省份,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同样能带给农民高收益,工资收入从而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