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自行车在马路上是最弱势的”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老师龚珺一直骑车上班。说起自己的骑车经历,她有一肚子烦恼。
她告诉记者,从她家到学校骑车要走20分钟,这一段路中的一半都是没有自行车道的,自行车与摩托车、轿车、公交车等走同一条路。骑着一辆单薄的自行车,走在这些强大的马路同伴之间,她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其中的最弱势者。
“常常是骑在车子上,刚听到后边有点动静,还没来得及反应呢,‘嗖’的一声,一辆汽车就从身边擦着过去了,还有那种动静不大、速度却不慢的电动车,突然就从旁边拐到前面,把人吓一跳。”
“在公交站附近,我本来靠边骑着,可公交车一进站,我就必须骑到快车道上。这种情况很危险,但我不走快车道走哪?已经被逼得无路可走了嘛!”
即便在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也是不折不扣的弱势者。她说:“在有自行车道的路段,骑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常有摩托车‘呜’一声尖啸,紧贴着我超过去,吓得我登时就一哆嗦。有时候,汽车也会跑到非机动车道上,一辆汽车就能把整个非机动车道几乎全占了,它一停,我也必须马上停下来,一不小心还会撞上汽车。”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刚刚改造完毕的徽州大道,是合肥市主干道之一,本来还有非机动车道,改造之后,有的路段却没有了。有些路段,自行车道和行人通道被合并到了一起,在上下班高峰期,自行车几乎完全被拥挤的人流裹挟。“有时我眼睁睁地看着绿灯变成红灯,因为前方被行人堵住了,我根本过不去啊,真是让人心焦!”她说。
“有件事,让我从此放弃了骑车”
秦晓军与自行车有缘,但现在这种缘分已经断了。
小时候,他经常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大梁上。年龄稍大一点,他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上高中的时候,他把自己那辆丁里当啷的黑色二六车换成了一辆直车把、粗轱辘的山地自行车。他说:“那种感觉就像把奥拓换成奥迪一样,骑这样的车外出逛一圈,绝对是件很拉风的事。”
到北京工作后,自行车也成为他主要的交通工具,上班骑车,办事骑车,只要是出行,自行车就跟着他。闲来无事,他就骑着车到处转悠。“在北京的胡同里骑车慢悠悠地边走边看,一点压力都没有,那种感觉真不错。”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从此离开了自行车。
一天,他要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开会,本来可以向单位要车去的,但当时天气很好,而且时间也比较充裕,他就决定骑车前去,顺便也熟悉一下北京的道路。
经过1个多小时的骑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但没想到,在门口他被保安拦住了,死活都不让他进。可能保安觉得他骑自行车来与这个富丽堂皇的场所太不相称,也可能是从来就没人骑自行车来这儿开会,总之,任凭秦晓军百般解释也不行,最后只好请召开会议的单位为他确认身份,才得以进去。但保安说什么也不让自行车进去,理由是里面没地方可放自行车。
眼瞅着铁栅栏内一大片空旷的场地,自己的自行车却得不到一块小小的安身之地,秦晓军愤懑不已。无奈之下,他把自行车停放在大门外路边的电线杆子旁。就这样,保安还认为停得离大门太近了,毫不客气地两次让他往更远的地方挪放。
秦晓军带着一种备受羞辱的心情进了大门,步行了15分钟才来到开会地点。途中,他发现门口的保安态度虽然恶劣,但真没说谎,院里满地停的都是气派的小汽车,见不到一辆自行车,怪不得人家不让他进去。他说,如果我要单位的车来,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而且还舒服得多。我骑自行车又省汽油又环保,结果却遭到这样的羞辱。我从此明白了,骑自行车是会被某些人歧视的。以后,除了到离家门口100多米的菜市场买菜,我几乎再也没骑过自行车。再后来我也买了小汽车,自行车更是被尘封了。现在,除了偶尔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地骑单车健身,这两条腿再没跨上过两个轮子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