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荒与开花
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大熊猫的生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水源、竹子和坡度小于30—40度的平缓地带。不幸的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地方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地震过后大片山体发生滑坡,吞噬着大熊猫的栖息地。
“熊猫并不怕冷,在雪地上睡一个晚上,雪都不化的,我担心的是没有吃的。”张和民多次给记者强调,“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低海拔地区竹子大量死亡,大熊猫会面临食物短缺等生存挑战,这个冬天不能排除有更多野生大熊猫生病甚至死亡。”
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成都熊猫基地在绵阳等地的竹源地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影响到了大熊猫尤其是幼年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圈养大熊猫如此,野生大熊猫的境况更是令人担忧!”专家说,地震损毁的大熊猫栖息地有180万亩,其中位于邛崃山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受损特别严重。
张和民透露,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卧龙保护区有7%的面积受重灾,而这一区域主要是熊猫活动的低海拔区域,这对熊猫的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分析,野生熊猫是垂直迁徙的动物,按照季节的变化,从春季,大约3月份受孕后,从3月底下到低海拔地区,开始从低海拔的地区逐步向山上走,赶着吃竹笋,到6月份左右,大约要增重15-25公斤,才有利于其生崽。熊猫是最负责的妈妈,“根据我们的观察,熊猫可以抱着幼崽9天不吃不喝不动。”所以低海拔区域的竹子大面积死亡,对熊猫的生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着寒冬的到来,地震后低海拔地区食物的匮乏,野生大熊猫体能必然下降,最容易生病。”
张和民甚至认为,相比于1983年的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这次地震的破坏对熊猫种群的繁衍生息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对熊猫的危害比1983年还厉害。
1983年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熊猫种群数量下降了40%,当时卧龙只剩下90只左右的熊猫,抢救了40多只,当时在卧龙直接发现熊猫尸体7只左右。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也认为,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森林大面积损毁,使很多大熊猫居住的洞穴受损或坍塌,“使熊猫赖以生存的一部分箭竹被埋没和砸毁,保护区内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威胁到熊猫的健康。”
此外,大面积、大区域的山体垮塌,也给熊猫的迁移造成自然阻隔。在很多地方,野生大熊猫陷入“独居”状态,雌雄个体之间失去相互联系的通道,形成“生殖孤岛”,可能进一步加剧大熊猫濒危状况。
更为可怕的预期是,已有媒体在讨论,地震之后,会否导致竹子大面积开花?
“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这首歌是上世纪80年代国内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其流行的原因是,1983年,由于箭竹大面积开花,给大熊猫带来了生存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全国性的捐款活动。
有资料显示:1974年起,岷山地区陆续出现缺苞箭竹开花,曾引起国家的关注,甚至一度考虑将卧龙大熊猫保护区迁址至神龙架。
1976年,发生里氏7.2级松潘—平武大地震。
1983年,邛崃山发生竹子大面积开花,造成全国大熊猫饿死138只。
而这一次地震之前,从2005年开始,岷山山系的竹子正在大面积开花枯死。
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站副站长杨旭煜此前透露,截至2007年底,开花竹总面积达到2.4万公顷,占四川大熊猫主食竹面积的1.4%;有9种大熊猫主食竹开花,占四川大熊猫主食竹的30%,其中尤以若尔盖与九寨沟交界区和平武、松潘、北川交界区最为严重。而这一趋势,还在继续之中。
巧合还是必然?“竹子开花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是50~60年。距离1974年岷山竹子开花,至今才30多年,周期未到。但是,地震会否导致竹子开花提前,我也不知道。”张和民说。
张和民对此表示乐观,他认为,竹子开花,从理论上讲,当时是有影响的,但如果低海拔的竹子没有被破坏,如果竹子的品种不是单一的,问题就不是很大,否则,就会影响很严重。但从卧龙的实践来看,竹子开花的影响应该不会特别大,最担心的,还是低海拔的竹子出现问题。
严旬则透露,国家林业局将对竹子进行严密监测,防范震后竹子大面积开花和成片死亡造成熊猫的粮食短缺。
针对病饿大熊猫多数发生在冬春季节的情况,四川省林业厅要求凡有可食竹开花情况的县及自然保护区,加大巡护监测力度,做到及时掌握竹子开花变化情况,及时评估可食竹开花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