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法律难究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海南黄花梨“价比黄金”的背后,竟然存在着大量假货。当购买者发现是假货时,现有技术却无法做出准确鉴定,维权成为了最大难题。
陈国平一再强调,海南黄花梨“一料难求”,也就是说根本就买不到海南黄花梨原料。那么,市面上大量销售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蒙乐生果断地回答:“大都分是假冒伪劣!”
陈国平指出,现在市面上大量销售的花梨木家具、用品,基本上都是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花梨木原料做成的。“本来是‘越黄’,却当‘海黄’来卖。”
海南省花梨木研究会会长张志扬曾表示:“海黄”与“越黄”,“这就像齐白石的画,如果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赝品就不会那么多了。海南黄花梨如果能够简单地区分,就不会有假冒发生。”他说,目前能做家具的普通海南黄花梨木材,每斤价格在3000元左右,合600万元一吨;而特殊海南黄花梨板材,每斤在1万元以上,合2000万元一吨。
张志扬的结论是:“同规格同品质的木料,海南花梨和越南花梨的差别就是多一个零。”
陈国平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之所以有大量“假冒”海南黄花梨木的家具和用品,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准确鉴定海南黄花梨木的技术。他说,现在国家对花梨木的统一认定是“香枝木”,不论是“海黄”还是“越黄”,结论都是“香枝木”。
蒙乐生指出,其实“香枝木”的含义,原是广东家具商人用来区分不同木料的概念,而我国在起草红木标准时也借用了这一概念。“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假冒海南黄花梨的根源所在。”
暴利之下盗抢频发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海南黄花梨与“财富”直接画上等号,尤其成为“暴利”产业之后,引发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海南省各类盗抢花梨案件频频发生。
据海南当地媒体报道——
2006年至2007年,海口市龙桥镇玉符村先后有400多棵大小不一的人工种植的花梨树或树苗被盗,直接损失600多万元。
2006年8月4日凌晨,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群修村村民吴川禄家百年祖屋内一根古老的花梨木屋梁,被盗贼爬上房顶揭开瓦片锯走。海口市龙泉镇翰香村委会美贤村一吴姓村民祖墓被人挖开,墓里的花梨棺木不翼而飞。以现花梨木市场价格计其棺木约值10万元。
2006年10月23日,昌江警方将一男子擒获。此男竟从昌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内,锯走用花梨木制作的楼梯扶手(价值约8万余元)。
2007年2月28日,万宁市礼纪镇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4名歹徒在捆绑九旬老汉后,将价值40万元的花梨木八仙桌抢走。与此同时,老人被憋死。主犯怕事情败露,杀害一名同伙,将尸体抛入水库。
蒙乐生因此十分痛恨海南黄花梨的炒作者,认为炒作“给海南人民的平静生活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他还介绍说,有人为了保护已经成材的花梨树,干脆修了一个大碉堡,把树围在里面;没想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人用炸药把碉堡炸开盗走了花梨树。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呼吁海南地方政府能高度重视这一严重问题。
市场混乱产业尴尬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海南黄花梨市场极为混乱,产业发展面对尴尬。
据了解,目前海南花梨爱好者有近万人,收藏者有数千人。海南花梨木市场上的大腕级人物,每年的花梨木交易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但是市场极为混乱。
陈国平指出:“正因为‘价比黄金’,而社会安全度又不够高,所以经营者、收藏者没有人愿意公开身份和‘宝贝’,规范化就更加无从谈起。”
丘刚、蒙乐生、陈国平等人都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证实,在巨大利益诱惑下,海南农村有人自发地开始种植花梨树。但是,政府并没有公开主导过怎么做的问题。
陈国平认为,政府之所以没有公开主导过,估计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约有关。
蒙乐生直言:“如果真心要为海南当地老百姓谋福利,完全可以主导老百姓和农业企业大面积、大规模种植。”“因为法律并没有限制人工种植!”
蒙乐生说:“大力发展海南黄花梨种植业,是一项富民强岛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记者 杜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