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大冶铜录山铜矿附近,两名村民在捡拾矿石,以此卖一点钱。摄影 记者 黄玉浩
- 核心提示
铜都大冶,被称作“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是全国六大铜矿基地之一、十大铁矿之一、硅灰石储量世界第一。而如今,与它紧密相连的是———资源枯竭。它与它的上级市黄石,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
依赖矿产资源而发展的大冶和黄石,转型势在必行。但如何处理好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让经济发展、让民生得到保障,都在考验着这个城市。
【前言】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资源型城市命运的关注。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我国大概有118个资源城市,它们不同程度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当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倒塌,当单一的经济结构链条断裂,仅仅依靠资源承载的城市将何去何从?
尽管中央政府承诺给予这些地区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但积重难返的环保负债,经济衰退、发展减缓、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下降等问题无法根本解决。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探究资源枯竭城市成因,调查民生现状和困惑,展望这些城市的转型试验。
午后,一阵小雨突袭,让菜贩子叶松山十分懊恼,“今天的菜又卖不完了”。
3月11日,大冶市铜录山脚下石家湾村,叶松山慨叹,去年一天卖两百,今年变成一百了。
40岁的叶松山,从前种地,后来地被矿占了,他成了矿工。后来矿挖空了,他又去市区找工作,年龄大了又无技能,工厂都不要他。
去年,他买了辆旧摩托车贩菜,却又感觉矿区人越来越少,菜越来越难卖,
今年,他想去外地打工,赶上金融风暴,工作不好找。
这个3月,他还是骑着旧摩托车卖菜卖水果。从市区批发,然后拉到各个矿区村落去卖,“做些小买卖糊口”。
因矿消失的乡镇
因矿产枯竭人口锐减,铜录山镇的名字,从地图上消失了
一个星期前,叶松山看黄石电视台,听到市长说,黄石成了“资源枯竭”城市。
他对于“资源枯竭”的理解是,“矿挖光了”。去年大冶被公布“资源枯竭”时,他就想,“以后怎么办呢?”
叶松山早知道矿快挖光了,外地矿工陆续离开,地面塌陷而房屋龟裂,许多人从矿区搬走,村子早就成了荒村,由穷人和老人守着。
大冶石家湾村,离大冶最大的露天铜矿铜录山铜矿和三鑫金矿很近,一度很繁荣,现在只有一些外地矿工租住,本地人基本不在村里了。
43岁的湖北人高法宝租住在此,2007年他跟着村里包工头到了三鑫金矿。每月一千多元,他说去年下半年后一直没发。他听矿领导说,顶多十年,三鑫矿产就该挖完了。
高法宝准备离开大冶,回家搞养殖去。
三鑫金矿附近,铜录山铜矿已濒临停产,矿上职工由鼎盛时的1万多人,只剩了两千多,依矿而建的铜录山镇,因矿产枯竭人口锐减,2002年已被市里撤销了行政区划,名字从地图上消失了。
因矿产枯竭而在行政地图上消失的,还有铜山口镇、龙角山镇。它们曾都是大冶显赫一时的矿产集中区。
矿区的人减少,叶松山觉得菜不好卖,钱不好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