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事关我国粮食和经济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期介绍山东的做法和各方面对耕地保护的看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在一般人眼里,土地意味着田园风光,乡土气息;在农民眼里,土地是命根子;但同时,土地也是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等各种矛盾的集结。
山东已连续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他们是如何破解矛盾,守住耕地红线的呢?
“一块钱”破解耕地保护难
济南市西南部的平阴县,“六山三滩一平原”,土地不多,保护耕地任务非常重。
平阴县国土资源部门从局长苏昆方到普通工作人员曾一度充满困惑:“农村违法占地面广量大,耕地保护工作简直是没法办。”
农村两大难,计划生育、宅基地。农民普遍存有侥幸心理:在本乡本土占地盖房子,祖祖辈辈都这样,犯不了什么大事,何况又不是我一家!再说生米煮成熟饭,总不能拆墙扒房吧?加上村干部不愿得罪人,对一些违法占地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人员就这么几个人,手大捂不过天,根本管不过来。
后来平阴县国土资源部门逐步意识到,耕地保护难,问题还在监管不得法上。
于是平阴县把执法监察队伍关口前移,346个村,每个村聘任一名土地管理信息员,每人每天补助1元钱。玫瑰镇刘店村刘茂文就是村里的土地管理信息员。
4年来,刘茂文看田护地,宣传耕地保护政策,调节乡邻土地纠纷,协助执法监察人员工作。在刘茂文们的共同努力下,依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耕地保护三级网络,目前平阴县基本实现了农村耕地保护问题“早发现、快处置、零信访、零发案”。
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平阴县也获得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等一大批荣誉称号。
市场机制填平“疮疤”造良田
平阴县这么多荣誉,不是一下子得来的,他们也走过一段弯路。
平阴有800多座山头。平阴靠山吃山,遍山放炮,大量石子、石灰、石料等纷纷销往周边平原。留下的是山体破碎,满目疮痍。
到2004年,平阴县可视范围内破损山体已达32个。个别乡镇甚至“十山九破头,谁见谁犯愁”。谁也不愿让疮疤挂在脸上。村里都想把废弃的山石场治理成良田,可又没钱。
钱从哪里来?国土资源局引入市场机制,走山体恢复治理与土地开发复垦相结合的路子。
龙桥村一大一小两个采石场,苦于无钱治理。造地公司来了,出资、出力,村里只需提供取土场,不拿一分钱。一个月紧张施工,削齐高岗,垫平低洼,拉来客土,覆盖整平。看到原先不值一文的采石场变成了90亩耕地,村民们喜上眉梢:“几十年的乱石场,只花十几天的工夫,就变成200多亩良田,真让人高兴!”
造地申报验收后,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支付造地费用,公司有了资金来源;村里增加了土地,把地分给农民种;新造土地,又为全县经济用地提供了储备;生态效益更是看得见,山上绿树成荫,新开辟的良田长满了庄稼。
“腾笼换鸟”集约高效用地
上项目就要占土地,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肥城市的做法是,在土地使用上提高门槛,凡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一律整合压缩或“腾笼换鸟”。
肥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翟广西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5年底,北京汇源果汁看中了我市肥桃资源优势,决定在肥城投资9亿元,项目区需占地750亩。一下子占这么多,让我们头疼了一阵,不过我们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
肥城的办法是,对项目区内昌盛机械公司、古店村服装厂、钢球厂、巨龙家具等企业用地依法进行有偿收回整合,安排解决汇源果汁项目用地260亩,既保证了企业利益,又整合了土地资源。原来的佛山挂车项目和鸿基三农项目占地,因建筑容积率、投资额度均达不到要求被坚决收回,之后,引进了投资5000万元的辛戊二醇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博元纸业项目。两相对比,每亩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好几倍。
“腾笼换鸟”,其实是一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倒逼机制。肥城是全国“百强县”,正处在工业化迅猛发展阶段,用地紧张,“只有集约高效用地,两难才能变双赢。”翟广西说。
挂牌交易盘活土地增效益
滕州市西岗镇地处矿区,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1.5万多人。不少农民要不撂荒土地,要不交给妇女老人种植,土地利用产出效率都很低;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和一些种养大户需要扩大经营规模。这对矛盾如何解决?
西岗镇想出了办法,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通过合法有效流转农村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和农业规模化发展。
去年麦收后,田岗村村民李本洪和另外9户农民都想建冬暖大棚,可看上的25亩地分别由15户村民承包。要是分别去谈,费时费力,又很担心有后遗症。通过西岗镇“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仅一上午时间,李本洪等便与15户出让方分别签订了为期6年的土地流转合同。现在李本洪格外高兴:“俺的收入比原来增加了好几倍!”
西岗镇目前共流转土地1.3万亩,据统计,流转后土地年亩均效益达7500元以上,与过去分散经营相比,效益翻了好几倍。(刘成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