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工业现代化的动力
工业现代化的动力分析,涉及动力因素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
首先,工业现代化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企业创新、工业竞争、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等。在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作用比较突出;在工业发展中国家,工业竞争和学习作用比较突出。
其次,工业现代化的动力模型。包括微观、宏观和定量模型。
微观动力模型:创新驱动模型、双轮驱动模型和联合作用模型等。
宏观动力模型:创新扩散模型、创新溢出模型、竞争驱动模型等。
定量动力模型:工业生产力函数、工业要素优化模型、工业结构优化模型、工业企业进化模型等。工业生产率,与工业技术、工业劳动力人均资本和人均技能成正比;与先进技术比例、优质资产比例和优质劳动力比例成正比;与高效产业比例和优质企业比例成正比。
创新价值模型:假设:(1)创新价值指创造性劳动创造的价值(创新的超额利润),简单劳动价值指简单性劳动创造的价值;(2)简单性劳动包含物化劳动和普通劳动,物化劳动指物化在资本和技术中的劳动,普通劳动指人类的简单性劳动。推论:(1)工业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与创新价值比例成正比,与简单劳动价值比例成反比;(2)工业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与物化劳动比例成正比,与普通劳动比例成反比。
5. 工业现代化的模式
工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时间跨度和发展路径。不同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阶段模式。工业现代化模式是工业发展经验的代名词。
21世纪工业现代化大致有3条基本路径:第一次工业现代化路径、第二次工业现代化路径和综合工业现代化路径。不同国家可以选择不同路径。
工业现代化没有标准模式,没有最佳模式,只有合适模式。第一次工业现代化大约有30种模式,第二次工业现代化大约有30种模式(其中18种模式为新模式),综合工业现代化大约有30种模式(其中6种模式为新模式)。
一般而言,第一次工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自身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第二次工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科技水平和国际环境的影响。综合工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政策导向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6. 工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
工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包括目标分析、目标制定和规划制定等。
在21世纪,工业发达国家可以采用第二次工业现代化路径;工业发展中国家可以有3种选择:追赶工业现代化路径、综合工业现代化路径和第二次工业现代化路径。3条路径有不同内涵和特点,可以和需要采取不同政策。
工业政策创新和措施选择,遵循5个原则:有利于工业生产力和工业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职工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工业的环境友好和绿色发展等。
三、中国工业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洋务运动”时期。1949年以来,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20世纪中国提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1世纪中国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新构想。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工业现代化将影响世界。
中国工业现代化是一种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它既要面对先行国家所经历的诸多挑战,又要面对新的经济形态和国际竞争。关于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必然见仁见智。我们认为,21世纪前50年,中国可以选择综合工业现代化路径,制定工业现代化路线图,实施三个行动议程,建设工业创新强国和绿色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