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四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发展经历起伏,但总体保持良好势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5万亿元,增长9.5%。
(一)灾后恢复重建拉动需求稳步扩大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5%,增幅与上年持平。全年投资呈 “V”型走势,地震前各月投资增幅在35%左右,地震发生当月,投资同比下降6.6%,随着经济秩序的恢复和灾后重建的展开,8月以后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各月投资增幅接近30%左右。与灾后重建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房地产业、制造业及电力等前期投资热点增幅呈放缓态势。
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灾后恢复重建和物价上涨拉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受地震影响的住宿餐饮业、零售业等行业在6月份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经营状态。11月以后,随着居民收入增幅和消费预期下降,建筑及装潢材料、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汽车等非必需品消费降温,全省消费增幅连续两个月回落,增势有所放缓。
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5.5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初级产品、工业半制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为5.6:19.4:75,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贸易蓬勃发展。外商直接投资趋好,合同金额和实际到位金额均大幅增长。境外投资显著扩大,新增境外投资额占比30%,涉及农业、林木业、家电行业、机械行业、建材行业、文化产品行业等,以及钾盐、铁、铬、铅锌等矿产资源性领域。投资合作方式深化。收购、参股、返程投资、股权置换等新的投资方式频现,部分企业正探索境外上市、境外参股等新的方式。但同时,外部需求不振对全省影响逐渐显现。从11月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制鞋等行业新增订单减少。第四季度新引进外资项目减少,部分在建项目进展缓慢。
(二)工农业生产供给能力稳定增强
农业生产稳定。虽然遭受特大地震,但受灾地区为非农产品主产区,全省农业生产所受影响不大,主要农产品获得丰收。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2%。
工业增速放缓。年初工业增速加快,由于受到地震的冲击增速放缓,震后快速恢复。但从9月起,受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放缓对四川的影响,工业需求减速,企业库存激增。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企业景气调查显示,8-10月,全省226户工业企业存货平均增幅高达36%,11月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前4年16%的平均水平。部分企业被迫缩减生产规模,工业增速连续3个月回落。12月,随着库存逐渐消化和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工业止滑,同比增长11.3%。全年工业利润受PPI快速回落、库存跌价和企业劳动力成本刚性支出等影响,增幅比上年回落39.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4350亿元,同比增长8.3%。生产性、民生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取得新进展。旅游业因灾受到较大影响,总收入同比下降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