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测与展望
2009年是重庆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之年。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影响,但是全球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国际资本寻求稳定增长的避风港也是一种必然。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而且有生产成本低、配套能力和要素集聚能力强、本身及周边市场成长快等优势,具有抗御风险、持续发展的较好条件。在提振经济的关键时刻,国务院研究制订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明确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一批事关重庆跨越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得以提速,为重庆战胜当前困难、促进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09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高于全国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加快。
从物价上看,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生产价格大幅回落;二是由于外需不足、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本地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大了物价下行压力;三是由于供给增加,前期推高消费物价的主要因素——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大幅反弹可能性小。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预期“物价下降”的居民占比创10年新高。但同时,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也会形成一定的物价向上动力。总体上看,预计2009年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低于上年水平。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结合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全市货币信贷合理较快增长;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全市金融业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支持力度,确保新增贷款不低于1200亿元,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更好地满足经济主体的有效资金需求,支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总 纂:白鹤祥、丘斌
统 稿:陈振祥、卢晓芸
执 笔:古旻、王红、刘炼、李凌、胡旭、钟子明、陈晨
提供材料的还有:熊波、江泓洁、胡资骏、余江、李高亮、岑露、蔡黎
附录:
(一)重庆市经济金融大事记
2月26日,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重庆市继重庆银行之后又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3月27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意见》,大力推进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来渝调研,鼓励重庆围绕构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问题加强研究。
5月31日,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采取适应性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扶持工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6月29日,在原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和38家区县信用联社、1家农村合作银行基础上组建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在全国率先上线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TCBS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个全国集中的会计核算系统。
7月22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三部委向重庆市授牌,重庆正式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8月12日,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获准开业,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首家外资独资村镇银行。
10月8日,重庆首批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截至2008年末,共批准筹建52家小额贷款公司,7家开业。
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内陆和第一个“水港—空港”保税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