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重庆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经济发展呈现结构优化、质效提高、民生改善、区域协调、环境友好的良好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见图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3美元,全市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三大需求趋向协调,投资、消费平稳增长
2008年,重庆市针对经济形势变化及时推出适应性调控措施,投资、消费需求协调增长;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1.投资总量稳步增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08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投资规模突破4000亿元(见图6)。工业和基础建设投资是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动力,二者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过半。农业投资成为亮点,投资增速远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规模扩大,但非国有投资占比继续上升。全年利用内资增长96%,近八成来自东部地区,其中超过七成投向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受宏观调控和产业转移带动资金西进影响,自筹资金在投资资金来源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而到位贷款增速前慢后快,占比略有下降。此外,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企业景气调查显示,由于销售形势逐渐恶化,企业产成品增长逐季加快,而原材料采购明显减少。
2.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需求加速升温。由于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社会保障标准和覆盖面提高等原因,2008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受资本市场低迷、理财产品和存款收益率下降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明显放缓。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提速(见图7),与投资增幅之差为重庆“直辖”以来最低。金银珠宝、化妆品、家具家电、餐饮、文化娱乐等成为消费热点。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拉动,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加快,但增速仍低于城市市场。由于农民生产性支出增加较多,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绝对差同比有所扩大。
增长放缓。2008年,重庆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和直航台湾口岸,争取到全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落户,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9家,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增速自8月份起持续下滑,12月为负增长,全年出口、进口增速同比分别回落7.6个和8.7个百分点(见图8)。外资企业进口需求大幅萎缩和以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机电出口快速下降是拉低进出口增速的主要原因。利用外资方面,2008年重庆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5倍(见图9),增速居全国第一,主要投向房地产业和制造业,但合同外资额大幅下降,新设房地产项目明显减少。重庆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投资金额同比翻番,摩托车、化医、采矿、房地产等成为投资热点。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
2008年,重庆市积极转变增长方式,第一产业平稳增长,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三次产业比重为11.3:47.7:41.0。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最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最高。
1.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村投资增长加快。2008年,重庆市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蔬菜等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林牧渔结构,粮食、油料、生猪等主要农副产品增长较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参与农户数量名列西部前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农村公路、水库、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9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拓宽,设立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扩大外出农民工保险覆盖面,涉农信贷产品创新方兴未艾。
2.工业主导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8年,重庆市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虽有所回落(见图10),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1%。汽摩、装备制造、材料化工等优势工业集群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工业园区集聚发展能力增强。企业进一步加大了科技研发投入,新产品产值率居西部首位。受金融危机影响,4季度全市工业增速快速回落,企业减产停产增多,产销衔接下降导致存货上升,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使工业企业全年利润增幅和利润率同比大幅下降。
3.服务业发展较快,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增强。2008年,重庆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商贸、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百亿级商圈和市场辐射力增强、餐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异地来渝消费增多,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数增幅创全国第二。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软件信息、中介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农村经纪人发展势头迅猛。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