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1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 支持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金融机构积极适应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加快金融创新,有力地支持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一是创新组织模式。如农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开展“三农”金融服务和事业部制改革,并在部分农业大县试点推进县域“三农”业务体制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和7家小额贷款公司先后开业,21个区县的120余个村成立了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二是创新制度办法。如农行重庆市分行创新客户筛选机制,并将一定额度的“三农”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县支行,有效提高了“三农”贷款的调查和审批效率。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如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收购资金需求旺盛而抵押担保不足的特点,开展以农产品原材料及半成品作抵押的存货抵押贷款业务;针对农村开展的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引入多方共保机制,探索“银保合作”、“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为专业种养大户提供信贷支持;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适应农民外出务工需要,推出“新疆摘棉工贷款”、“出国务工贷款”等新品种。四是创新服务方式。如推出“乡镇自助银行+流动客户经理组+社会协作”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延伸服务半径,弥补村镇金融服务空白;推行信贷业务调查、审查、审批“一站式”办理,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围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和连锁农资公司,打造和完善用卡环境,解决农户用卡难等问题。
尽管成效突出,但农村金融创新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农村金融创新的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还不理想,担保体系和配套市场建设还不完善,影响到金融机构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全国统一的信贷产品创新体制使得全国性金融机构分支行缺乏创新的主动权,制约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发展。三是金融机构在创新上更重视防范风险,同时对创新缺乏倾斜性的内部考核激励措施,导致基层行推广应用创新产品动力不足。四是农村创新产品和服务覆盖面有限,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较少,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经济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一是应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尽快建立起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交易等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二是应推动金融机构内部创新体制改革,在风险可控情况下鼓励分支行结合地方特点开展创新,并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激励考核办法。三是应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的总结、交流和宣传,提高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价值。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200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目标得到了中央的认同;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有效处置不良资产,贷款质量全国排名第四,位居中西部之首。各级法院集中清理银行积案,案件执行率明显提高。征信系统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防范信用风险的基础性平台,非银行信息采集取得新突破,贷款农户信用档案完成电子化,征信宣传成效显著。担保机构加快发展,全市信用担保机构81家,注册资本金达103亿元。许多区县政府出台了改善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举措,开展维护金融债权和改善银行卡使用环境专项行动,部分区县还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树立了“金融无小事”的良好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