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3 浙江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影响下,浙江省出口企业面临较多挑战,从市场端的收汇困难、订单下降等风险,到经营链的存货积压、资金回笼困难等压力,均有不同程度显现。但是,浙江出口企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应对挑战,保持了全省出口形势的基本平稳,为促进浙江经济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调查,浙江出口企业主要有以下举措:
一是加强信用建设应对收汇风险。针对一些境外进口商资金紧张,拒付货款、违约毁单、申请破产等情况,出口企业主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的作用,及时发布危机动态、国别风险、行业风险等预警信息;建立动态的客户信用数据,通过对境外进口商资信的评估,把有信用风险的境外进口商列入“黑名单”;建立出口收汇风险控制制度,加大对境外应收账款的跟踪排查,增加出口信用保险投入,拓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渠道;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灵活的结算方式规避当前金融市场动荡风险等。
二是多种措施并举提高竞争实力。针对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内销渠道尚未有效打开、产能过剩矛盾显现的情况,浙江出口企业及时调整出口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2008年,全省出口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2个和0.4个百分点,出口中东、东盟、独联体、非洲等地区的占比较上年均有所上升;同时,加强研发能力,积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实力较强的企业主动“走出去”,并购国外成熟品牌,带动产品结构优化重组;建立企业联盟,大力整合研发、生产、市场等资源,减少单个企业风险。
三是加快物流周转消化存货积压。上半年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时,部分企业的钢材、PTA等原料囤积较多,但随着下半年原材料价格急转直下,企业库存原材料短期难以完全消化,亏损较多。为此,浙江出口企业加快物流周转速度,缓解存货积压、成本攀升等问题;积极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存货内销规模,尽快回笼资金;创新融资方式,向物流中介抵押存货融资,缓解资金压力。
四是参与金融创新增强融资能力。针对企业销售困难,效益回落,资金周转难度加大等压力,浙江出口企业主动利用融资平台和金融产品,积极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信贷资产证券化、国际结算、信用证等金融产品融通资金,以保函和备用信用证为例,2008年出口企业通过商业银行办理上述两项业务的规模较上年分别增长43%和172%;积极通过金融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等创新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在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机构帮扶下,启动“瘦身计划”,及时处置与经营无关的资产,加快回笼应收账款等,千方百计谋转机、求发展。
(二)三大产业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趋向协调
2008年,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为5.1:53.9:41,三产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进展。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2008年,全省上下积极克服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9%,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双双增长。经济作物生产基本稳定。在政府部门推动下,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数、生猪累计出栏数、猪肉产量增幅较大。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农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升级,龙头企业经营形势较好,现代化、机械化、生态化和信息化农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2.工业生产保持增长。2008年,浙江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图10)。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浙江工业正从轻工业向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而重心又向加工组装工业转移,以交通运输设备、金属制品、电气机械为代
表的装备制造业保持较高增幅。同时,“工业创新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工业创新成效明显,2008年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69家,推出120项技术赶超计划项目。新产品产值率16.6%,高于上年水平,新产品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3.3%。全年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获奖之多历年少见。
工业效益增幅回落。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下降11.7%,而上年同期为增长29.8%。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加上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内外需制约和销售价格下降等因素,导致企业效益回落较快。
3.服务业较快发展。2008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出GDP增幅1.7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有所提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等服务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杭州、宁波、温州等的现代服务业特色区块逐步发展,电子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