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
2007年以来,外汇市场发展迅速,参与主体不断扩大,交易效率进一步提高。2007年上半年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比汇改前增长了3.7倍,掉期和远期交易成交活跃,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
(一)外汇市场改革和建设情况
1.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浮动区间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的公告》,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幅度内浮动。
2.增加外汇市场主体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至2007年6月30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新增会员33家,会员总数达到263家 (重新登记后会员数),其中包括150家外资银行、112家中资金融机构和1家企业会员。其中,2007年6月25日,中国石化财务有限公司获准以第一家财务公司的身份成为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
此外,已有83家中外资银行会员进入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其中,中资银行20家,外资银行63家;有76家中外资银行会员进入银行间掉期外汇市场,其中,中资银行18家,外资银行56家。外汇市场主体的增加有效地丰富了市场主体的类别,改变了市场主体的同质性,完善了市场结构。
3.推出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2007年4月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正式开始进行人民币外汇即期、远期和掉期交易。新系统同时支持人民币对外币和外币对外币两个市场以及竞价和询价两种交易模式,为银行间外汇交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平台。新系统上线后,市场运行平稳,即期交易成交量不断放大,掉期交易更为活跃。
4.扩大做市商数量
为了加强市场流动性,2007年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新增7家人民币对外币交易做市商。截至2007年6月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核准做市商22家,其中,中资银行13家,外资银行9家。做市商交易量约占询价和竞价市场总成交量的93%。
5.继续降低交易费用
在2006年初将询价交易的交易费用低至竞价交易费用的1/30的基础上,2007年4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费方案再作调整。新收费方案不仅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优惠,而且充分考虑做市商和普通会员的性质、交易量的大小、不同交易业务的风险差异等因素,使得收费结构更为合理。
为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风险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8月17日发布通知,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对外汇的货币掉期业务。
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Currency Swap,或称货币互换),是指在约定期限内交换约定数量人民币与外币本金,同时定期交换两种货币利息的交易协议。初期,本金交换形式限于开始双方按约定汇率交换人民币与外币本金,到期双方再进行本金的反向交换。利息交换指双方定期向对方支付以换入货币计算的利息金额,可以固定利率计算利息,也可以浮动利率计算利息。货币掉期交易品种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
具备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的境内机构,持申请报告和货币掉期业务的风险内控制度向外汇局备案后,签订《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主协议》后,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
(二)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走势
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扩大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速度有所加快。2007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最高7.6155元/美元(6月29日),最低7.8135(1月8日),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1980个基点。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比上年末(7.8087)升值2.54%。
与此同时,人民币美元汇率中间价波幅逐渐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明显。2007年上半年的117个交易日内,人民币汇率升值日期为74天,贬值日期为43天。人民币中间价隔日变动率也显著扩大,2007年上半年达到0.066%。
2.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均有所升值
2007年上半年,人民币对港币和日元相对升值较大,对欧元和英镑上下徘徊,小幅升值。2007年6月末,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收于6.1824元/100日元,较上年末(6.5630)升值6.15%。人民币对欧元收于10.2337元/欧元,较上年末(10.2665)升值0.32%。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以最低中间价0.97436元/港币结束,比上年末(1.00467)升值3.11%。人民币对英镑汇率收于15.2455元/英镑,较上年末(15.3232)升值0.5%。
3. 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07年7月1日,按照贸易权重加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99.23,较汇改前(2005年7月1日)的指数95.5升值3.91%,较2007年1月1日升值0.59%。2007年7月1日,扣除通货膨胀差异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96.32,较汇改前升值6.01%,较2007年1月1日升值2.26%。
(三)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情况
1.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
2007年上半年,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成交活跃,即期询价市场交易量远远超过即期竞价市场同期交易量。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总成交量和日均成交量均比上年同期增长两倍左右。由于收费较低、交易灵活等特点,2006年以来推出的即期询价市场远远超过即期竞价市场同期交易量,2007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询价交易量与竞价交易量之比约为170:1。
2.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
2007年上半年,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为0.9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2007年6月29日,银行间市场一年期远期报价收于7.3325元/美元,美元贴水2830点,贴水较年初加984点。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国内外汇市场最早的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以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分界,我国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4月-2005年7月,试点阶段。1994年人民币汇率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为满足汇率浮动后国内经济单位的避险保值需求,早在当时改革的同时,相关部门就提出了发展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的设想。1997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和外汇局批准中国银行试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始了我国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之路。
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交易准则方面,根据本外币兑换的整体管理目标和框架,远期结售汇业务始终实行实需管理;交易范围方面,经历了先宽、后严、再宽的几次调整,主要是资本项下的远期结售汇1999年暂停、2003年复办;交易期限方面,最初试办时规定最长交易期限为4个月,1999年4月和2003年4月先后延长至6个月和12个月;交易定价方面,经历了从试办初期由各银行自主定价到2003年9月后由各银行协商定价的调整;市场准入方面,经历了试点、扩大试点的演变阶段,1997年4月最先在中国银行12个省市分支机构试办,1998年1月又扩大至该行全部分支机构,2003年4月第一次扩大试点银行范围,增加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底第二次扩大试点银行范围,又增加了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
作为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定价和风险管理核心机制的结售汇头寸管理制度,在试点发展阶段也经历了调整。从试办初期至2001年7月,实行权责发生制头寸管理,允许银行将远期敞口头寸纳入结售汇头寸进行平盘;2001年8月后实行收付实现制头寸管理,银行不能将远期敞口头寸纳入结售汇头寸进行平盘。
第二阶段:2005年8月-至今,全面发展阶段。为配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8月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
在推动远期结售汇市场全面发展的同时,2005年8月,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由此,国内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交易由零售市场扩大至批发市场。
此后,2006年10月外汇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深化远期结售汇市场发展。
与此同时,为适应远期外汇市场发展的需要,促进银行完善汇率风险防范机制,2006年1月起对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外汇交易做市商试点实行权责发生制头寸管理,同年7月扩大至全部银行。
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全面发展,参与银行数量由最初的中国银行一家扩大为2007年7月末的71家银行,交易量由1998年的33亿美元增长至今年1-7月的764亿美元,这对于拓宽国内经济单位的汇率风险管理手段、扩大银行的产品服务范围、培育国内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3.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
2006年4月,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目前成交日趋活跃,交易量不断上升。截至2007年6月底,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共有76家会员。2007年上半年掉期日均成交量为11.4亿美元,比2006年下半年增长了1.98倍。
4.银行间外币对外币买卖
2007年6月底,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共有做市商16家,会员银行51家。2007年上半年,8个外币对外币买卖(以下简称外币对买卖)累计达成交易15675笔,累计成交量折合466.20亿美元。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市场发展迅速并取得显著成绩。外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外汇市场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今后,要不断加强外汇市场自身建设,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完善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预警和评估,完善市场自律机制;建立有效的电子化监管系统,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大力推进产品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和健全外汇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