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30年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李连达 李贻奎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节选)

针对近来有些人对中医学术体系的特点与中医事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不同看法,引起一些争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李连达院士、李贻奎在《2007科学发展报告》中撰文,对中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了分析,对几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中医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认为,中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逐渐形成中医学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就。

对于中医的现状,作者认为我国已形成完善的中医药医疗网,40%的乡村卫生、70%的乡镇卫生院、89%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的城市大医院,都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另外,中医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慢性病及功能性疾患,神经精神疾病、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以及心、脑、肝、肾等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当前中医与西医一道,已成为我国卫生工作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展望中医的未来,作者认为即不会出现西医“吃掉”中医,也不会出现中医“吃掉”西医的情况,而应该是中西医“长期共存、优势互补、有分有合,共同发展”。

针对近来有人提出“废止中医药”,作者认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讨论。对于“中医不科学”,属于“巫医”、“巫药”、“伪科学”范畴的观点,作者认为五千年来大量的实践充分证实中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它有丰富的哲学与人文科学思想,属应用科学范畴,是“医学”。

对于“中医疗效不可靠”,“中医评价标准不科学”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目前,我国推进的中医现代化广泛采用国家公布或学术界公认,甚至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以及多种现代科学的方法、指标等,如:GCP原则,循证医学原则,大组病例、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多中心验证,大大提高了中医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对于“中药有毒”、“中药不科学”的观点,作者认为不论中药还是西药,“是药三分毒”,相比较而言,西药的毒副作用更为严重。但随着医学的进步,无论中药或西药都要淘汰不科学、不安全的药物,都要大力发展高效、速效、长效、安全的新药,这是中西药共同的发展趋势。

对于中医“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多样性”的观点,作者认为目前我国按照GAP原则,正在积极研究、开发人工养殖药用动植物,建立大量种植厂及养殖厂,一方面确保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发展人工养殖业,保证全国人民乃至世界的用药。

作者在肯定中医学术体系与中医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和成就的同时,也指出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加以解决。(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7科学发展报告》)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称签名取消中医是否定历史
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医仍为科技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将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第二梯队
中医困境与文化之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法将签署传统医药合作协议
中医药拟建国际标准 逐步与同类国际规范接轨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文)
中国首只中医药概念股——同济堂药业登录纽交所
中医药欲摆脱产业边缘化 知识产权将有特别保护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