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以浙江省为例,当地的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工厂这些微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大多十分急切。可村镇银行一周工作五天,休息两天的常规工作方式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等到贷款四平八稳地批下来,无米下锅的小企业早就已经关张大吉了。借用当地人的话,村镇银行是“上面穿西装,下面穿解放鞋”。面对灵活的农村金融市场,其可沿用的管理制度、信贷政策仍然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老一套。
让位“游击队”
大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诚意并不缺乏,但面对“短、小、快”的农村金融市场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协会执行副会长吴晓灵认为,尽管各类金融机构都在提供着小额信贷,但小额贷款的数额基本上只有100~300万元,让大银行来做规模如此微小的业务是非常艰难的。
以金融大省浙江省为例,浙江全省分布着大、中、小型企业共计270多万家,其中仅有不到20多万家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服务,其覆盖率不到10%。
有统计显示,即使是在2009年信贷宽松的情况之下,如果将“中小企业”这一概念集合中的“中”字去掉,小企业的信贷增量占比实际上是下降的。
一方面是许多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大批富余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理的出口。
如何将供、需有效对接起来?
一个经过长期摸索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将民间资本由金融“体外循环”纳入“体内循环”,通过开展民营金融创新服务,将富余的民间资金通过合理的载体引导到小企业和“三农”领域去,从而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与大银行相比,小额贷款机构如同金融战舰中的“游击队”。虽然装备不算精良,但“战术打法”却相对灵活,在“游击战”中更为实用。
在推动民间资本有序流动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又如同人体中的毛细血管。没有这一根根“毛细血管”的支撑,富裕的流动性将无法有效传递到小企业、微小企业及农户。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已成为有序引导民间资本的重要方式。”浙江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认为,面向“三农”和小企业构建金融“毛细血管”,在某种程度上已带有扩大就业、保障民生和谐等普惠金融的印记。
孕育小额信贷机构的土壤已具备,所需要的只是监管部门的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