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9日电(记者何军)“以前祖祖辈辈同牛羊一起喝着肮脏的涝坝(蓄水的土坑)水,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新疆疏勒县罕南力克乡协合力村农民吐尔逊亚森谈起饮水变化,深有感触。
新世纪以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新疆已经累计解决了400多万农牧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饮水问题长期困扰着新疆贫困地区各族农牧民。在喀什、和田等地区,过去许多群众只能喝土坑里的水,即每年夏季沟渠来水时,农民将渠水引灌到事先挖好的土坑里,供一年使用。需要时,再挑水回家,待过滤或沉淀后饮用。
作为提供人们饮用水的“涝坝”,当时在南疆随处可见。由于长时间储存,涝坝里漂浮物很多,人畜共饮,污染非常严重。在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形下,各种传染病肆虐,喝水中毒现象也时有发生。
为改善农牧民的饮水状况,国家将新疆农村改水工程列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改水引水工程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地打起了机电井,修建了水塔、供水管道,一场水的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近期编制完成的《新疆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显示,今后3年内,新疆用于当地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的总投资将达32.42亿元,规划解决463.17万人饮水安全,同时将人均投资标准由556元提高到700元。
在过去的10多年中,新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获得了成倍增加,解决了当地大半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各族群众称其为“德政工程”。
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喝上符合标准的清洁水后,当地农村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明显减少,农牧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加快了脱贫步伐。
如今,在南疆地区一些村庄仍保留着过去供水的“涝坝”,不过这些“涝坝水”现在只做部分牲畜用水,它们过去所承担的生产生活用水职能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机电井所取代。
从饮用“涝坝水”到自来水,转变的过程见证了新疆农牧民生活的变迁。吐尔逊亚森说:“我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现在村里的变化几乎天天有,农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