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生活态度发生变化
安居工程不仅仅给广大农牧民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改善,同样激发了农牧民自力更生、追求更好生活的渴望。像嘎巴村安居工程示范小区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外出务工收入,这里的大部分的中青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在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改变。
比如多布杰家,除了儿子在外务工外,孙子在学习西藏传统工艺——唐卡的绘画,孙女在学习歌唱和舞蹈,以往农牧民那种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农牧民群众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外出务工经商的多了,发展家庭旅游的多了,发展多种经营的多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多了。
电视、音响在农牧民家中并不鲜见(摄影 中国网 胡俊峰)
安居工程在西藏遍地开花
类似嘎巴村安居工程示范小区在西藏并不是个别典型。从西藏自治区政府了解到,自2006年起,西藏自治区采取政府主导、民办公助的方式,全面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安居工程实施以来,解决了11.4万户、60万农牧民住房,65万农牧民用电,102万农牧民安全饮水,219个乡,1490个行政村通公路,111个中心乡镇通邮和3712个行政村通电话的问题。农牧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改变,村容更加整洁;安居工程建设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家用电器、家具等消费品进入农牧民家庭。
可以说,西藏自治区的安居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牧民思维方式的转变,藏区农牧民在奔向小康生活的大道上的步伐越来越快,必将过上更加富裕充实的美好生活。
农牧民在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摄影 中国网 胡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