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6月20日文章,原题:后中国世界 2000年,盎格鲁-撒克逊经济模式所向披靡,新兴国家只能充当华尔街盛宴的看客。如今,所有羡慕目光都投向蓬勃发展的中国。许多投资大家认为中国繁荣将继续上演。
但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中国增长“奇迹”濒临大幅减速,今后数年增长率将从10%降至6%或7%。近来颇受关注的罢工给建立在廉价劳力和出口上的中国模式打上大问号。投资支出的增长速度即将下降,因为中国要建的高速路和港口是有限的,且土地和劳力成本均急剧上升。
今后10年,中国很可能面临缺少增长驱动力的困境。那些相信它可继续高速增长的人往往认为,北京可通过以消费支出取代投资、以内需取代出口做到这点。但这个希望的依据大有问题,即以为中国以前是有意防止出现消费型经济。事实上,过去30年来中国的消费支出以每年近9%的速度强劲增长。
现在中国似乎到了关键转折点,规模已够大因而不能再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当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今日中国时,投资支出明显减少,总的经济增长率从9%降至5%。当然,中国目前只有4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当年日本城市人口占55%。因此城市化还会给中国带来更多增长空间,但减速的趋势清清楚楚。
对中国领导人而言,这未必是坏事。外界往往以为中国决策者只关心快速增长,其实没看到他们日益关注社会稳定。例如大城市房价飙升,政府出台严厉措施。鉴于房地产占所有投资支出的1/3,增长不可避免会慢下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所面临的增长挑战,中国自己比外人更开放和诚实。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股市,数月来一路下滑,正跌回一年前水平。而纵观全球,认为中国繁荣继续的“中国概念股”或投资方兴未艾。一名大矿业公司高管认为,谈论中国从10%减速到6%所带来的影响,无异于猜测时速100公里或70公里的火车撞人的后果。他说,结果都一样。
其实不然。中国经济减速可重创过去10年的明星经济体,包括澳大利亚和巴西。此外,过去10年里全球石油需求高涨,有将近一半来自中国需求。中国经济减速可能瞬间改变这种局面。有人将中国可能低于8%的增长比作好莱坞惊悚片《生死时速》,片中一辆公交车若时速低于50英里就会爆炸。
当前围绕中国未来的辩论分成两个阵营。绝大多数人十分看好,少部分人极为悲观,而事实可能介于两者之间。当今中国可能就像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日本。当时日本已开始减速,但可观的增长仍持续了15年。▲(作者鲁契尔·夏马,汪析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