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势在必行
●应深入推进汇率形成市场化
●促进人民币在亚洲的区域化
●苦练内功调整结构稳步推进
正如上世纪美国财政部部长康纳利留给世人的至理名言——“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麻烦”一样,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美元”和“金融危机”这两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制造”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烦恼,更给世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受困于以美元为主的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同时作为美国第一债权国,中国外汇储备在实质上被美国悄然“绑架”,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安全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在当今信用货币制度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在广义上可理解为人民币的使用与美元、欧元以及日元一样在国际上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当国际经济贸易的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备资产,也即实现对内对外的充分自由兑换。其狭义则指人民币对内实现充分自由兑换。从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来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要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实质性的国际货币,就必须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理论而言,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首先第一阶段便是本币在一般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广泛用来计价结算。而国务院不久前决定在上海等五个城市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则意味着多年来一直停留在研究部署层面上的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虽然开展跨境贸易结算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但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在贸易中采取人民币作结算货币是避免汇率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此举可帮助出口企业避免国际市场汇率剧烈波动,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作为交易和计价货币,开启了其区域化进程,并为今后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至今,中国不仅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在与这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人民币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逐步走出国门成为硬通货。
人民币要实现区域化,就要立足于亚洲,走出国门,走向亚洲,才能走向世界。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现今的经济实力对比情况来看,人民币在亚洲的区域化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渐进过程,也是人民币是否能够成为亚洲主导货币,进而真正成为国际货币多极化体系中其中一极的关键阶段。
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别国和地区签订的双方本币互换协议外,人民币要实现在亚洲的区域化,中国还应以东盟10+3为背景,提高人民币在东亚的影响力,积极稳妥参与并主导在亚洲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货币合作,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份额,并逐步渗透到区域投资领域。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亚洲外汇储备基金的作用,创建亚洲货币基金,并逐步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外汇储备基金中的影响力和权重,使之逐渐成为亚洲货币基金中的主导货币,待时机成熟时,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使人民币逐步完全替代亚洲货币基金货币区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真正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当然,在现存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美元依然占据霸主地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一日之功便可造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将是一个需要我们上下积极求索的漫长过程,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苦练内功,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调整经济结构,完成经济转型,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国际化融合,实现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 胡俞越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