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步研究让我相信,中国近年来的财富增长主要是信用创造或者金融深化的结果,这与美国经济这些年来的情况在机理上非常类似,区别只在于这种金融深化或者经济杠杆化的程度不同罢了。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如MBS、CDO和CDS)创造了更高倍数的信用杠杆(一般在30至50倍),大大提升了美国人用金融资产价值衡量的财富和消费能力,而中国将近10年来的金融向经济的渗透和信用扩张,毫无疑问也创造了更多中国人的金融资产和财富的价值,但提升的是中国人的更多投资和理财的能力。不用说,除了高收入和富裕阶层之外,有更多的城市人口成为在这个金融渗透和信用扩张的过程中获益的人群。这些人群多是那些收入有保障,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教育、金融、商业、新兴部门就业,或者拥有政府分配的福利房和社会保障、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的相对年轻的人群。这些中国最近十年来大多数城市生活水准显著改善的阶层,人口规模估计有1至2亿。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或者家庭都有银行的负债,最主要的购房的按揭贷款。
在上世纪末取消福利分房之后,银行对房屋开发商的信贷支持和向购房者推出的大规模购房信贷(按揭)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从根本上点燃了房地产的开发与购房需求,成为之后中国经济再度繁荣的基础。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是紧密相连的,而房地产市场的启动显然又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些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每年几乎占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新增投资的一半以上。如果没有金融的渗透和信用的创造,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如果要问这些年来中国人的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经济里有那么多的流动性?答案就在于,这些钱是金融深化创造出来的。因为金融的深化或者信用的扩张可以把未来的收入流量借到今天来用。一旦今天的购买力可以突破今天的实际收入水平,那么今天的实物资本就被重新估值了。而这就需要今天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支撑被扩大几十倍的购买能力。
不管是谁,有了资产,就可以在需要时变现。资产市场越是被看好,资产变现越容易,卖出资产钱挣得越多:钱就是这样在近年间不知不觉中多起来的。钱越多,首先是资产价值越膨胀,房价和股票价格越涨。慢慢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会涨上去,最终,所有的东西都会变贵,工资当然也要上涨。一旦东西没有多而钱多了,价格标签当然就要向上调,这是常识。
因此,在资产市场上,资产的价值是被每个人估计出来的。如果大家都认为明天的房价会上涨,那么明天的房子就比今天值更多的钱。那么,明天就需要更多的货币来交易这么多的价值。但是,如果大家认为明天房子会跌价,那么明天的房子就不再值今天那么多钱,那么明天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钱来交易这些价值。这就出现所谓价值被蒸发的奇特现象。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说明,中国今天宏观经济出现的主要问题不是出口下降。出口企业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已经倒闭。但是这些企业的倒闭主要是因为生产和用工成本上升太快造成的,这是这几年物价上升和生活费用快速上升的必然结果。而物价和生活费用的快速上升则是这些年来资产膨胀和货币不断因为信用创造而超发的结果。现在,时局发生了变化,资产市场不被看好了,房地产价值下跌了,股票的价值缩水了,很多企业、开发商和老百姓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了资不抵债。这一切导致信用的收缩加剧,去杠杆化在所难免。于是经济出现萧条,通货膨胀消失。
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今天出现的信用收缩或者去杠杆化本身就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一部分。虽然很多国家的银行和政府都持有美国的债券从而会被美国的次贷危机拖累一些,但我们更要看到,今天全球经济都遭遇的是一个普遍的信用收缩和去杠杆化的问题。毕竟过去这些年来全球的各大经济体大都经历了资产的膨胀和经济的高杠杆化,而现在差不多又都经历着泡沫被挤出和资产价值回落的痛苦,只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走得更远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