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焕发与彰显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结合,历经几代发展依然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倘若萃取不同文化形式、不同时代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其最一般最核心的生命特质就是它的立场观点方法。而所谓时代化,就是运用特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答新时代的不同问题,从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也要依据时代分析不断扬弃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过时了的具体内容。
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最早完整提出并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概念。观点问题属于真理观范畴,方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它们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利益立场上的科学理论,体现真理与价值、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加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58.)然而,这也决不能因此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有凝固不变的“教条”。“甚至随着自然科学的每一次进展,唯物主义也将改变自己的形式。”(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28)而“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111-11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是建立在其价值基础之上的不断经过检验的一般原理和历史主义、总体性原则。
立场问题就是价值观问题、政治态度问题,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见毛泽东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850.)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250.),所以,“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见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24.)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三个有益于”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强调:“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见江泽民纪念建党80周年讲话[R].2001-07-01.)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提出发展观,宗旨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见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R].2003-07-01.)
这种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史之中的以人民为本、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精髓是永恒的。而在每一个时代中“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地观察、思考和解决时代演进中的新问题,不仅将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能够优化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使之始终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陈锋 中国艺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