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时代分析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经历了几代创新发展,引起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变局。重要一条经验,就是立足时代分析、与时俱进。
19世纪40年代后期,以蒸气机为动力的工业革命改变了西欧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工业革命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尖锐对抗。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见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A].载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263.)西欧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因此走向自觉,点燃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星星之火。
20世纪初期,列宁发现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帝国主义阶段,因此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战略,以及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胜利的理论,建构了列宁主义的主题。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证明了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中国人的时代课题是怎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进行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怎样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分两步来走,第一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在前者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道路,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思想建党、“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见毛泽东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1094.)正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依靠人民大众解决了这样的时代课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纪元。
二战以后蓬勃而起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渐进高潮的新科技产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然而,现代产业和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生态恶化、资源耗竭、人口膨胀等社会问题。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见邓小平文选[C].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05.)他认为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在当今时代“十分突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和平与发展世局中的中国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它揭示了中国现代化起步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任务,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和怎样建设这样的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昭示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要靠执政为民和推动物质精神文明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发展经验以及批判继承和提升二战以来唯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西方人本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当代中国靠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