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破7.5关口 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超9.3% -国内柴油价格骤涨 油价倒挂全国蔓延 9月动力煤价格持续走高 -信产部:国产手机缺乏核心技术质量无保证 3G"终端瓶颈"终被突破 -全球少壮CEO排行榜:前十名八名来自中国 应届毕业生失业增加 -民航总局正酝酿降低进口飞机税收 我汽车研发投入被指严重不足 -成都外来住房困难家庭可申购限价房 专家:奥运后房价可能调整 -沪深两市共有120多只个股跌破"5•30"低点 9月以来H股升势凌厉 -财政部:加强金融企业国资管理 尚福林对资本市场改革提3点要求 -公务员报名火爆 热门职位供需比达48:1 "十一五"职教投入100亿 -武汉和长株潭城市圈有望成新综改试验区 武汉打造中部金融中心
北京将每年建20-30处避难所 步行5-15分钟可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步行5分钟可寻避难所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发布———

    本市中心城每年将完成20到30处避难场所,其中紧急避难场所步行5到15分钟即可到达,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记者昨天从市规委获悉,市规划会同市地震局委托市规划院编制的《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完成。

    ■服务半径定为500米步行5到15分钟内到达

    按照要求,紧急避难场所要距离住宅区较近,服务半径定为500米,即步行5到15分钟内到达为宜。长期固定的避难场所主要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服务半径定为2000米到5000米,即步行0.5到1小时内到达。避难场所须考虑市民如厕问题。“规划纲要”要求,紧急避难场所用地应平坦,易于搭建帐篷及临时建筑,并配备自来水管等基本设施,以满足临时避难及生活需要,特别是要考虑设置厕所的可能性,若在场所内无法解决,应制定就近如厕的方案。长期固定的避难场所除达到一般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要求,还要有较完善的所有“生命线”工程要求的配套设施,如配套建设应急供水、应急厕所、救灾指挥中心、应急监控、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供应用房、应急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备消防器材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洗浴设施,设置应急停机坪。

    ■奥运村、CBD是重点建设区

    据了解,本市中心城每年要完成20到30处应急避难场所,可接纳150万到200万人,各新城每年完成3到5处,可接纳6万到10万人,奥运村、CBD地区是规划的重点地段,2008年奥运会前,要完成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各奥运比赛和练习场馆以及奥运官员、运动员宾馆等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市、区级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基本能够满足市民疏散避难的需要。

    ■四个老城区最低不少于一平方米

    “规划纲要”明确,根据避难场所用地的不同功能和性质,可以分为公园型、体育场型和小绿地型。紧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标准为1.5到2.0平方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人均用地(综合)面积标准为2.0到3.0平方米。市规划委有关人士表示,考虑到四个老城区实际用地情况,紧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可以略低些,但最低不应少于一平方米。对现状避难场所用地严重不足、达不到人均面积标准的地区,要制定将该地区居民疏散转移到其他地区避难的应急疏散预案。紧急避难场所要离住宅区较近,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的用地一般分为紧急避难场所用地和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用地。市规划委负责人表示,要尽可能在大型商场、超市,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如医院、图书馆、影剧院、企事业办公建筑等周围规划安排避难场所。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
湖南发现神秘古堡群 可能是明建文帝避难所
人民时评:农村不是污染避难所
图片新闻:
中国首位探月使者"嫦娥一号"24日18:05发射 现准备就绪[专题]
北京首现“养老房屋银行” 租房入住养老院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共十七大报告解读/ 聚焦十七大/ 十七大前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