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发改委解读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沪指下挫逾200点 大盘蓝筹股跌幅超4% 红筹公司发A股为期不远 -民政部详解以房养老:未来不失为一种选择 京设首家养老房屋银行 -中国已有人网上购买碳排放量 吉林年投300万防治松花江水污染  -127所院校招MBA研究生(名单+招办联系方式) 考研招生分区调整 -民营资本有望淘金航天产业 核心技术是禁区 支线航空年补10亿 -聚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新局 倡导民主 -四大商业银行将以"户"界定第二套房 中国居民购房能力低于国际 -北京国企职工工资五年增50% 全球IT薪酬:沪倒数第5京倒数第2 -国资委签发14家央企高管任命书 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国已占4席
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需要进一步明晰产权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有恒产者有恒心,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是增加中产数量的必由之路。如何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制度层面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除了工资,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国家统计局官员表示,我国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在2%左右,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为区区240多元。

  这几年,人们已经从股市、楼市的增值效应中,领略了财产性收入的魅力,有人甚至断言中国已进入“理财时代”。财产性收入虽然在目前我国国民收入中比重很小,但它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如何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制度层面上有许多工作可做:

  创新金融管理体系,让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当下,小股东的利益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缺乏集团诉讼等民事赔偿机制,司法和行政的良性互动尚未建立起来。同时,中国股市仍然没有完全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体系,没有一家海外公司要求到A股市场来上市。而除了创造条件让中国百姓拥有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体系创新,让百姓拥有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也是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

  进一步加大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利不受侵犯。比如,针对市中心的一些危旧房地区,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近日表示,北京将采取新的修缮、改善和疏解的新模式,就地解决大多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今后,“一些大拆大建、中心城区居民拆迁后只能外迁的状况可望改变”。类似的做法值得期待。

  进一步明晰产权,并且让它们成为可以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广泛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这样,原来死的、不能动的财富,就转变成了可以再生更多价值的活的资本。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股市和楼市。1998年开启的住房按揭贷款让土地使用权、让个人未来收入资本化,流动起来的土地使用权成了极有价值的资本。这些年因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土地使用权的大幅度升值、人们普遍感觉到的财富效应,都是具体见证。这就像没有上市的公司价值可能只等于它的净资产,而在公司股权上市交易、流动起来之后,公司的市值可能变成了其净资产的数倍甚至十倍,是其净利润的数十倍。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占全国土地和私人住宅绝大多数份额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民住宅,至今还不能抵押、不能自由上市流转。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平均每天大约有53个村落从地图上消失。由于不能自由流转,其中大量土地和房屋长年荒废,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有恒产者有恒心,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是增加中产数量,进而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必由之路。(童大焕)

来源: 新京报

图片新闻:
民航总局:2010年北京南面将新建国内民用机场
电监会拟将风电招标改为定价 设立可再生能源投融资机制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