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公布的一项少儿暑期数字生活的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8地市的8000名受访少儿中,有47%(3760名)的孩子选择了在父母允许的前提下上网冲浪,如:玩网游(休闲、运动、大型在线角色扮演类)、即时通讯与同学交流、上网校补课、发邮件交暑期作业等;有35%(2800名)的孩子选择购买手机、MP3、MP4和掌上游戏机;仅有18%(1440名)的孩子选择将在暑假随父母出游、运动等。
通过互联网及诸多数码设备,孩子们接触信息的面被空前地拓宽,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孩子们通信、学习及娱乐等诸多数字化应用。不过,通过近年来对这一领域的持续观察,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及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在实际的数字化应用中,因衍生出的具有较大侵害的三大类“暴力”因素,对孩子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我们并不是要倡议家长们对孩子“关闭”精彩的数字生活大门,而是应适当地多给孩子些关爱,采取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1:软件暴力】
家长透露对孩子上网的隐忧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依照该法之规定,10岁以上孩子的书信、日记及电子邮件等,父母不得“越位”查看,一经发现将要受到批评教育。然而,据记者了解,时下众多家长们为了保护孩子的应用安全,除了通过调高IE的安全级别设置、查看孩子的电子邮件、即时聊天记录外,甚至不惜借助监控软件以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这其中侵犯孩子人生权利最严重的是,使用电脑应用全程监控软件的违法行为。
记者用了一周的时间采访了22名14岁及以下儿童的父母,他们纷纷透露出对孩子上网的种种担忧。受访的家长中有8位不让孩子上网;7位不让孩子单独上网,原因是担心孩子无节制上网或玩网游引发网瘾、结识不良网友而网恋;还有5位允许孩子上网,但也都利用了监控软件对孩子用电脑及上网进行了严格控制,除了远程网校和部分儿童教育网站外都无法登录浏览。
【业内爆料】
9岁孩子网上玩暴力游戏
昨天,当记者采访国内杀毒软件厂商瑞星的软件工程师史瑀时,他说道:“当前,通过软件对孩子的电脑使用进行防护与监控的不在少数,按监控及限制级别的不同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对孩子的电脑使用的全程监控,所有操作都可在实施监控的电脑上同步观看或自动发送到指定的邮箱;一类是通过带有家长控制功能杀毒软件及同类软件的儿童电脑,预先将不良网站设置为禁止登录;一类是名称也叫家长监控的软件,但是,此类软件本身并不会对电脑的使用进行监控,只是通过设置应用时间段、手动及自动屏蔽不良网站或电脑游戏的功能。”
史工程师告诉记者,前年他的朋友潘先生在儿子9岁时,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与妻子一同为孩子买了台电脑,以此帮助孩子通过远程网校提高学习成绩。但是,不久后便发现孩子网上玩一些较暴力的网络对攻游戏。为此,他装了一个家长监控软件,只有在任务管理器里才能看到关闭的软件,但不出一周孩子就学会了关闭该软件的方法。
记者从网上下载了一款《?觹?觹管家》,也叫《?觹?觹妈妈》的监控软件试用发现,该软件的后台是隐蔽运行的,在开始菜单、桌面、添加删除程序等地方都不显示图标。软件更加不易被发现和中止,既可以对青少年上网和使用电脑情况加以善意的控制,又不会伤害被监护人的自尊心,极大的避免了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专家解读】
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互联网
中国社科院李研究员告诉记者,在刚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父母作为未成年的监护人存在的“越位”现象应当避免。监控孩子行为就是一种“越位”表现,即“保护过渡”。父母在孩子的电脑应用中的全程监视一旦被发现,极易造成孩子心理上极度排斥与反感,结果使得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智能和社会性参与的权利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孩子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可算是家庭教育和保护的双重失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则提议称,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已有近8万所,并已建立近7000个校园网。孩子从小学习使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们首先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电脑和互联网;其次,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引导他们在现实中进行人际交往,培养他们热爱户外活动;第三是让孩子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未经父母同意不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于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