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利用暑假时间去实习以积累求职经验。然而,记者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采访时发现,暑期大学生实习普遍面临“证明”“资金”“人情”等诸多障碍,不少大学生对如何才能寻找最佳实习的“性价比”产生了深层困惑。
证明障碍:大半学生无证明实习“变脸”成打工
记者近日在广西南宁、桂林、百色和广东省广州、东莞等地采访了80多位利用暑假实习的大学生,8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拿到学校开的实习证明。来自学校方面近乎一致的回答是:“大学一至三年级我们不安排实习,基础课程还没学完,怎么可能去安排实习。”
相比之下,进入大四阶段的学生实习相对就较为容易,100%的大四学生拥有学校开具的实习证明,不少还是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
然而,这些大学生中大部分人表示,学校以“未到实习阶段为名”拒绝开具证明,实际上变相剥夺了学生利用暑假,了解社会的机会。记者接触的这部分大学生不少在提出“实习申请”不成后,被迫以“暑假打工”来获得实习的机会。
由于没有相关学校开具的正规证明,学生们不得不把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押给用人单位。由于学校临时安排学生归校、组织留校学生的集体活动等等,学生无法完全满足单位的需求,在暑假期间频繁“跳槽”实习的现象屡屡发生,这反而更动摇了用人单位接纳实习生的信心。
社会学博士廖洪认为,中国与西方大学教育的主要差距在于是否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大学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需要了解社会,熟悉环境,而中国教育体制固守的“大一至大三打基础,大四实习”的模式,阻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发展。
资金障碍:背着“大米”去打工实习投入知多少
“实习其实就是背着‘大米’去打工,而且还要看人家的脸色。”实习大学生冷云辉自嘲地把实习期间的生活费比喻成“大米”。
由于城市状况不一,这些大学生实习基本消费参差不齐。广州、东莞等地的大学生实习费用每月超过1000元;南宁、桂林等地大学生实习基本消费为每月600元至800元。由于离开校园,消费比在学校要高一些。
中南民族大学法商学院大三学生杜恒的实习单位离家里不远,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实习投入账:每天乘公交车往返两次,车费每天消费4.8元,实习期间的伙食费用与平时一样,每天12元至15元,每月开销在590元左右。
“这还不算住宿费用,我的一些同学每月要花150元至200元左右的房租,每月开销近800元。”
冷云辉说:“实习生没有名正言顺的报酬,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没办法,只能用‘赚不到钱赚经验’来安慰自己。”
记者采访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对实习充满期待,但在实习完毕之后,超过75%的学生对自己的实习经历表示失望。“赚不到钱赚经验,现在连经验别人都不愿意让你赚。”
人情障碍:实习机会靠“关系”就业“试金石”引发负面效应
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广西,几乎所有接受记者调查的大学生都是通过父母、亲戚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的;而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广州、东莞,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实习是自己找到实习单位的。
更加令人深思的是:无论是广西还是广东,记者调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100%是通过父母关系找到实习单位,自己找上门的不是被婉言谢绝,就是以“证明不足”拒之门外。
在东莞一家事业单位实习的东莞理工学院大二学生张元江说:“实习是就业的‘试金石’,不少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比我强的同学都没法到这里来实习,我之所以能来实习靠的是家里的关系。”
据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联合调查显示,有41.61%的学生坦然承认: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
廖洪认为,实习过程中的“人情障碍”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要在全社会形成公平竞争的氛围,就要从根本上打破这一障碍,从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课开始,让他们深刻了解公平竞争的意味,让“实习”真正成为大学生认识社会的舞台。(何丰伦、黄玫、彭桂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