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改革开放40年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实践

发布时间:2018-09-10 10:04:4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迟福林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业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突破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我国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上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是对市场作用认识的又一次深化和飞跃,是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进一步提升。

1.价格改革:从计划决定价格到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价格改革为核心,逐步确立了供求决定价格的市场体系。重要的改革实践包括小商品和农副产品价格放开,发展农副市场,发展各类生产资料市场等。截至1997年,我国社会商品、工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收购中,按市场价格交易的比重分别达到93.2%、81.6%、80.5%,比1978年分别提高了91.4、81.6和73.1个百分点。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以“破”“立”“降”为重点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深化。

2.民营企业:从“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允许到松绑、从承认到鼓励发展、从政策支持到完善体制的过程。例如,1980年,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提出“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56789”。即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达到90%。

3.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向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转变

我国国企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行二步利改税,实行国企承包经营制,推进股份制改革试点等。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4.探索解决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问题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出台并实施,实现了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产权保护,尤其是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被提到更高层次。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发布并实施,特别强调要“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截至2018年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的涉产权案件已办结12件,纠正7件;各省级检察机关共挂牌督办涉产权案件71件,已办结64件,纠正14件。

5.宏观体制:从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宏观调控

伴随着市场体系的建设、市场主体的形成,宏观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宏观调控的重大改革历程。第一,从改革初期财政“分灶吃饭”、调动地方积极性,到由于“两个比重”下降、推进分税制改革,再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第二,把金融从财政中剥离出来,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体系。第三,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立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