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2006年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69% -"嫦娥一号"已环月飞行158圈 揭密指引嫦娥一号揽月的IT大脑 -民营经济培育出几千万中产阶级 全国工商联新一届执委会名单 -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7% 通胀有扩散迹象 小幅加息是最佳选择 -贵州省长呼吁广州人到贵州买房 北京廉租房标准确定 一居35平 -外交部:望德方修补中德关系 我联合国会费及维和摊款今年增42% -中铁今网上申购 姚明老板也入股 股市全球市值第一存虚胖现象 -广汽自主品牌概念车亮相广州车展 广州市长批评车展像大排档 -国资委监管央企三级以下子公司 遏制少分红 大型国企将先A后H -京沪深房市:深圳惶恐京沪牛市正酣 深圳寒流能否带动房价回落?
2006年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69%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称,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69.05%。

报告称,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69.05%,比上年提高3.28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明显加快。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指数为57.05%(基本实现总体小康社会,完全实现总体小康社会指数为60%),距离2020年完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0分还差42.95分,平均每年要增加2.15分。从2000年至2006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来看,每年都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0分,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按发展趋势看,中国到二0二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据该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组成课题组测算,去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百分之六十九点零五,比上年提高三点二八个百分点,是二000年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明显加快。

从二000年至去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来看,每年都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加二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二0二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00六年,中国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百分之六十三点八二,比二00五年上升了二点零七个百分点;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百分之六十七点八九,上升了五点六四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百分之六十九点二二,上升了一点一九个百分点,是各项指标增幅最小的。

统计监测报告指出,去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社会安全指数等指标的实现程度在九成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实现程度在八九成间;第三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实现程度在七八成之间;万元GDP用水量、常用耕地面积指数在六七成之间;单位GDP能耗、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的实现程度在六成以下。

国家统计局称,到二0二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但尚需破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社会事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等四大难题。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存在四大问题,从2006年监测结果来看,在全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仍在扩大。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问题分别是:

  (一)经济发展问题。物质基础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得以发展的根本。从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结果看,经济发展指数为63.82%,其中,权重最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是42.26%,距100%差57.74%。因此,继续提升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

  (二)社会和谐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差异,促进男女受教育平等,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是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从2006年监测结果来看,在全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仍在扩大。

  (三)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虽然2006年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社会保障方面,2006年步伐加快,实现程度是50.24%,主要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铺开,但必须及早考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尽快推进城镇“三不靠”人员(既没有公费医疗保险又没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被称为“三不靠”人员,主要包括少年儿童、大学生、重度残疾人、老年居民和其他一些非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在科技发展方面,虽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0.9%上升到2006年的1.42%,但离实现的目标还相差较远。

  (四)资源环境压力问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节能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节能的任务十分艰巨,压力会越来越大。其次是土地问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占用耕地的增加,今后十四年,如何确保常用耕地面积占补平衡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三是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生活污染源的增加,如何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将是面临的突出问题。

报告全文如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科学地反映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对2000-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监测结果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向前迈进。

  一、总体进程呈稳步上升趋势

  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69.05%,比上年提高3.28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明显加快。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指数为57.05%(基本实现总体小康社会,完全实现总体小康社会指数为60%),距离2020年完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0分还差42.95分,平均每年要增加2.15分。从2000年至2006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来看,每年都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0分,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各部分变动趋势虽有上升,但上升幅度有一定差异

  2006年,全国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63.82%,比2005年上升了2.07个百分点;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67.89%,上升了5.64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64.6%,上升了4.76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88.18%,上升了3.26个百分点;科教文卫实现程度为76.25%,上升了3.07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69.22%,上升了1.19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各部分变动趋势虽然都在上升,但上升幅度有一定差异。

  三、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也有一定差异

  2006年,平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社会安全指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等指标的实现程度在90%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实现程度在80-90%之间;第三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实现程度在70-80%之间;万元GDP用水量、常用耕地面积指数在60-70%之间;单位GDP能耗、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家用电脑拥有量和民用载客汽车拥有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的实现程度在60%以下。

  因此,从各项指标来看,到2020年,实现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民用载客汽车拥有量、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家用电脑拥有量、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实现。而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万元GDP用水量、环境质量指数、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城镇人口比重等指标,尚有一定差距。

  四、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问题。物质基础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得以发展的根本。从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结果看,经济发展指数为63.82%,其中,权重最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是42.26%,距100%差57.74%。因此,继续提升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

  (二)社会和谐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差异,促进男女受教育平等,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是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从2006年监测结果来看,在全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仍在扩大。

  (三)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虽然2006年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社会保障方面,2006年步伐加快,实现程度是50.24%,主要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铺开,但必须及早考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尽快推进城镇“三不靠”人员(既没有公费医疗保险又没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被称为“三不靠”人员,主要包括少年儿童、大学生、重度残疾人、老年居民和其他一些非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在科技发展方面,虽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0.9%上升到2006年的1.42%,但离实现的目标还相差较远。

  (四)资源环境压力问题。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节能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节能的任务十分艰巨,压力会越来越大。其次是土地问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占用耕地的增加,今后十四年,如何确保常用耕地面积占补平衡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三是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生活污染源的增加,如何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将是面临的突出问题。

2000~2006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结果

单位:%

监 测 指 标 2000 年实现程度 2001年实现程度 2002年实现程度 2003年实现程度 2004年实现程度 2005年实现程度 2006年实现程度 一、经济发展 52.97 54.69 56.48 58.18 59.79 61.75 63.82 二、社会和谐 58.85 64.28 63.29 62.08 63.19 62.25 67.89 三、生活质量 44.63 47.17 49.97 52.88 55.07 59.84 64.60 四、民主法制 87.50 82.36 83.22 83.64 83.60 84.93 88.18 五、科教文卫 58.56 60.55 62.98 66.05 69.73 73.18 76.25 六、资源环境 63.55 64.66 66.24 67.10 66.57 68.03 69.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57.05 58.91 60.48 61.99 63.57 65.77 69.05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走完1/3进程
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将续纳各方意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亮点6:生活更加宽裕
报告称北京2020年可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0年小康社会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测算
小康社会健康素质评价指标
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起点、目标与战略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图片新闻:
长城各游赏区拟分四级控制 限制每日游客数量 停车场外迁
"神七"预计明年10月发射 中国宇航员首次太空行走将电视直播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