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举行 新“规则”待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0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5日,美国总统布什与捷克高官举行会谈力推反导计划,2000民众走上街头抗议。

4日,示威者在德国罗斯托克举行反全球化游行。

                        面对抗议人群,德国警方在海利根达姆提高戒备。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今天在德国北部海滨小城海利根达姆召开。与会领导人将讨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及非洲发展等一系列全球问题,并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举行对话。会议的东道主、八国集团今年的主席国德国希望本届峰会在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能够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为未来全球化发展“定制”。然而,在当今各国利益相互融合又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新规则谈何容易。本届八国峰会在这方面到底能取得多大成果,格外引人关注。

气候变化议题谁能说服美国?

气候变化是德国为本届峰会设计的首要话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趋严峻,而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失效,因此德国希望本届峰会能推动有关各方在上述时间之前达成一项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全球框架协议。德国还提出了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降低50%、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不超过2摄氏度的具体目标。

对于环保科技在全球领先的德国来说,在涉及各国经济利益的“后京都时代”减排谈判中争取主导权无疑是一步好棋。然而它所要撼动的首先是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利益。在峰会前的谈判中,美方一直试图删除德国方案中任何涉及减排目标的量化标准,而德方则坚持要在这一关键问题上与美方“抗争到最后一分钟”。双方矛盾演化到了被媒体称为可能影响两国外交关系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布什5月31日推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布什此举是旨在减轻国际压力的缓兵之计。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不作出让步,本届八国峰会在此问题上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冲基金议题谁来保证安全?

对冲基金的监管是德国希望八国峰会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问题。由于各国监管的放松和投资者对高收益的追求,以高风险、高收益为特点的对冲基金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据估计,全球范围的对冲基金规模已高达1.5万亿美元左右。为防止对冲基金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强监管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德国在担任八国集团主席国之后,在监管问题上提出了最强硬的方案,主张实施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监管,至少是要为对冲基金的运作制定一个行为准则。但作为对冲基金主要基地的美英两国坚持认为,对于对冲基金应实行行业自我监管,有关行为准则应该由行业自身订立。由于美英的反对,不久前结束的八国集团财长会议并未就监管问题达成共识,会议声明仅表示将对对冲基金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发展议题 谁对发展中国家负责?

“增长与责任”是德国为本届八国峰会设定的主题词。德国表示,所谓“责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迅速崛起的一些发展中大国在解决世界政治经济问题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从德国的官方表态看,德国显然欲借本届峰会联合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制定一些新的规则,以应对新兴经济强国对传统经济强国主导的现有世界经济秩序构成的“挑战”。

根据德国提出的峰会议程,八国峰会将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自由化、劳工标准、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预计也将在八国峰会的对话会上阐明各自在维护自身发展权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方面的主张。

毋庸置疑,八国峰会所作的决定将对未来全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发达国家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加剧、使发展中国家更好地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等问题寻找公正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出于私利去变相地制造各种保护主义壁垒,进一步扩大贫富鸿沟。

-中国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反导系统影响战略平衡

本报讯(记者徐春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国家对此表示了强烈关切。中方一贯认为,导弹防御影响战略平衡和稳定,不利于大国互信和地区安全,并可能带来新的扩散问题。

对于中国是否会在八国集团会议中寻求扮演更主动的角色以及是否有意加入的问题,姜瑜说,从长远看,中国加强同八国集团的合作既符合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与八国集团开展对话与合作。

-反导之争

布什赴捷“叫卖”反导系统

2000民众在布拉格集会,担心国家陷入美俄矛盾

美国总统布什5日与捷克高官举行会谈,在捷克民众的抗议声浪中,继续力推美国在捷克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

捷克高层支持美方案

布什4日晚抵达捷克首都布拉格,开始对捷克进行为期2天的访问。法新社报道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布什布拉格之行的首要议题。

据法新社报道,布什5日先后与捷克总统克劳斯、总理托波拉内克和前总理帕劳贝克等政要举行会谈,均旨在说服捷克接受美国雷达基地。

报道说,克劳斯和托波拉内克均支持美国计划,而帕劳贝克则坚决反对,要求捷克就此举行全民公决并将美国反导基地纳入北约防御计划。但捷克《今天报》等媒体分析说,布什专门安排时间会晤帕劳贝克,这种情况“在正式访问中并不多见”,帕劳贝克的反对立场可能会有所动摇。

据报道,捷克高层支持美国方案。托波拉内克曾表示,美国在捷克建立雷达基地,是“显著增加捷克及其欧洲盟国和邻国安全的必要一步”。

民众担忧捷首当其冲

但捷克政府未能说服捷克民众相信这一点。美联社报道说,捷克大多数民众担心,鉴于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如果美国在捷克建立雷达基地,捷克就可能会陷入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再者,美国这些设施还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目标。二者均可能危及捷克国家安全。

布什4日抵达布拉格前,约2000名捷克民众在布拉格市中心集会,反对美国在捷部署反导设施。抗议者说,美国这一计划对于捷克国家安全没有实质性帮助,而且一旦爆发战争,捷克将首先遭到攻击。

另据俄《生意人报》报道,捷克民众5日还在布拉格城堡和美国驻捷克大使馆外举行抗议活动。两个地点分别是布什与捷克高官举行会谈和下榻的场所。

“这个计划只是在支持美国现行的侵略性外交政策,”抗议者米罗斯拉夫·伊列克说,“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防御系统,而是一个能够让美国随心所欲地攻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东西。” 邓玉山(新华社专稿)

美俄舌战

美俄“口水战”持续升级

峰会期间将举行双边会谈,两国元首下月聚首“叙旧”

俄总统普京日前表示,如果美国执意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欧洲可能重新成为俄武器瞄准的目标。他还指责美国此举是在挑起新一轮军备竞赛。法新社报道说,这是普京迄今就这一问题作出的措辞最强硬的表述。

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3日也说,如果美国战略武器出现在俄附近欧洲国家,俄罗斯“有责任切断这一部署带来的潜在威胁”。陪同布什访问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4日承认俄方“措辞有所强化”,但称发表此类言论是“无益”之举。他还针锋相对地说:“这并未对俄罗斯构成威胁。我们也不希望俄罗斯发出威胁。”

布什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俄罗斯不是美国敌人,没有必要担心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美国国务卿赖斯也曾于4日表示,美国和俄罗斯需要放弃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言语方式,“这是2007年,不是1987年。”

布什和普京都将出席6日至8日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二者届时还将举行双边会谈。

下月初,普京将前往缅因州布什家族住宅做客。路透社报道说,美俄关系目前进入冷战结束后最“冷”阶段,布什这番邀请旨在通过重建两国领导人的私人交情来缓和两国紧张关系。(邓玉山)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文章:
胡锦涛将在八国峰会阐述气候变化问题
中国应如何与八国集团相处
八国峰会召开在即 中国:务实接触 合作共赢
胡锦涛将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
八国集团与中国等国举行财长对话会 金人庆出席
八国集团财长认为 能源风险制约世界经济
安南呼吁八国集团促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能源安全
中国等八国建立艾滋病技术合作 发表联合声明
胡锦涛将在八国峰会期间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看法和主张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