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须破解三大难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2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经济前所未有地连续七年保持在8%至10%左右的适度增长区间内平稳较快运行,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加剧。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好"中求"快",成为2007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

难题一:投资反弹压力犹存

2006年年中,中国经济一度面临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其中的主要推动因素,是投资增长过快。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作用下,投资增幅有了明显回落,但基础尚不牢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7个百分点。截至11月底,全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20万亿元,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7万亿元,投资摊子铺得大,惯性强,这给2007年的投资调控工作增加了难度。

"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与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矛盾,将考验紧缩投资的政策有效性。"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范剑平指出,虽然宏观调控政策对新开工项目准入条件、土地管理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但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地方税收的体制、政府对投资有权无责的软约束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

与投资膨胀密切关联的货币信贷过于宽松问题没有根本改变。200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预计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远远超出2.5万亿元的预定目标。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在2007年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

消费虽然增长也比较快,但显得相对不足。"当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在加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指出。2006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51.1%,而在上世纪80年代曾达6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7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着力点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难题二:国际收支矛盾突出

2006年来,顺差屡创新高,国际收支失衡矛盾加剧,已成为影响全局的问题,是当前货币信贷宽松、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一系列矛盾的重要源头。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70亿美元,同比增加660亿美元,而2005年全年的顺差是1019亿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对贸易依存度的增加,明年(2007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将来自于外部。"摩根大通不久前发布的报告作出这样的预测。

更值得关注的是,持续大额顺差牵引着中国外汇储备一路攀升,外汇储备已经达到约1万亿美元。在现行结汇制度下,源源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迫使央行不断投放巨额基础货币,既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上的流动性,有悖于稳定货币供给、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方向。更为甚者,过高的外汇储备引发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人民币汇率始终处于风口浪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张立群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仍然有很大潜力,加工贸易发展的空间仍然较大,预计2007年外汇储备仍会继续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还会发展,需要较长时间加以解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安排2007年经济工作时着重指出,要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同时,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积极扩大进口"这一新的提法,预示着中国外贸战略的重大调整。因为多年来,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的外贸战略取向。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目前中国进口还具有很大的潜力,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对进口的需求也必然扩大。

"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汇率浮动以及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来改进国际收支平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时指出,"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中国将实现预期的贸易基本平衡,我们估计这可能要花2至3年时间。"

难题三: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2006年中国经济绝大部分指标都大大好于预期,但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面临很大困难。虽然经过努力,全年单位GDP能耗将扭转上半年不降反升的被动局面,但完成降低4%的任务非常艰巨。

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第三产业发展较慢,不少企业对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动力不足,有的技改项目见效还需要时间,促进节能减排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不可能一蹴而就,2007年节能减排任务能否完成也面临严峻考验。

"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没有有力的措施,'十一五' 规划还可能重复'十五'计划的情景,即所有的经济总量的指标全面超额完成,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目标却有些落空的情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担忧地表示。

2007年的节能减排目标若完成得不好,今后压力会更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力求取得实际成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及时分解落实年度节能目标,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工作;严把源头关口,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门槛,组织实施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同时,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和制定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财税政策。

2007年,国家将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做好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综合防治,加大三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加快实施污染治理项目;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半月谈记者 刘铮 编辑 贺大为)

来源: 半月谈

相关文章:
六大问题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谁最活跃 一份名单勾画中国经济五种表情
国家信息中心: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
中国经济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政策协调 产能过剩是其最大风险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