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透露,为了解决西部地区、县和县以下地区、国定贫困县和东北以及东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供应不够、竞争不充分、网点覆盖率很低的问题,银监会已经初步考虑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的准入门槛。
金融资源匮乏是农村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以甘肃省为例,目前全国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区域性的)17家,但是在甘肃设立省级分行的只是有8家,没有外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也只有兰州市商业银行,甘肃省信托投资公司和甘肃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刘明康在出席“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研讨会上表示,除了降低门槛,银监会将继续强化监管约束,加大政策支持,尽快使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
“这件事情刚刚起步,相信有很多金融机构都会积极去做。”他同时表示,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的金融支持正在不断增强。
根据银监会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13348亿元,比年初增长19.87%,大大高于全国信贷增长在今年14%-15%的幅度。此外,截至9月末,主要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7万亿,授信贷款余额更是达到3.39万亿。
对于农村金融中的问题,刘明康表示,银监会非常关注物权法的诞生,在物权法的修改和产生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探讨在农村取得贷款质押品的来源;同时,面对农村地区的很多新变化,应关注信贷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机制。
刘明康还表示,将积极研究推动农行和农发行的改革,注重发挥他们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支农的作用。农行改革将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科学地拟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促使农业银行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提高对农头企业的服务水平,支持外贸和新型领域当中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的支持。
清华大学调研报告建议: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日前公布的一份阶段性研究成果显示,尽管正规金融的贷款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扩大了农民的收入差距。
“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贷对高收入农户有高覆盖率,毛覆盖率和实际覆盖率分别为92%和49%;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信用社的覆盖率由明显下降,对收入水平低于3000元的农户,两个比率分别降为58.3%和31.5%。”报告指出。
在贷款配给标准上,能够获得较高数额贷款的农户通常是高收入农户,而低收入农户即时获得贷款,也仅能帮助他们维持生计,难以让他们走向富裕,正因为如此,这进一步加大了农民的收入差距。
调研报告认为,放开市场准入,放开利率管制,将其纳入金融监管系统,形成多种机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可能是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和缓解农村金融压抑的途径。
报告还指出,金融机构通过小额信贷的发放,逐步建立农户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为最终实现较大额度的信用发放创造条件,是一条可行的扩大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同时使得金融机构具有可持续性的途径。(但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