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行政审批改革突破遇尴尬 各省将试点行政许可局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1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从行政体制改革试验田,到行政体制改革突破口,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为代表的地方行政审批改革已经走过了8年;当社会各界充分体验和享受改革所带来的巨大成效和改革成果的同时,改革一线的实践者们却在为其现实处境、定位归属以及未来方向而担忧和焦虑。

改革实践者的困惑与欣慰

“地方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就象茫茫草原上的一匹孤狼,找不到狼群。”

“我们中心已经成立工作6年了,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是谁。”

“现在的行政审批改革中难题太多了:无权者管理监督有权者,各种法律法规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大法管不了小法。”

“改革之初,可以自下而上;而进入改革深水区,就必须自上而下,这就像梳头发:自下而上梳,越梳越乱。”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快成了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中心了,但中心本身却一无权,二无法律身份,这是名副其实的越权行为。”……

这些声音或者说抱怨,来自于一些地方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已经走过8个年头的地方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正进入关键时期,甚至正面临新的十字路口,因为当改革一线的实践者发出上述呼声的同时,社会各界对他们的议论和评价更是截然相反——赞扬声余音绕梁,质疑声不绝于耳。

赞扬者说,行政审批改革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这一战略目标带来了革命性推动,它已经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质疑者的说法也同样直接和大胆:取消、关闭行政审批改革的操作平台——各地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

而处在改革实践第一线的试点者们的看法和建议似乎更为现实和急迫:取消或关闭服务中心的说法和做法过于简单粗暴,这是在回避前进中的问题,“行政审批改革不能走回头路”;但是,他们也承认,现在确实面临诸多自身、甚至地方政府都无法解决的现实难题,如涉及行政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等。

因此,这些实践者们认为,下一步的行政审批改革必须依赖行政体制的综合改革和整体推进。

抱怨:“没娘的孩子”,谁都管,谁又都不管

10月31—11月1日,“苏浙皖沪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第九次联席会议”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参会者主要是来自四省一市的36个市(区)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人,《中国经济周刊》也派记者全程参加了本次会议。

这是一个连续6年举行了9次的区域性的行政审批中心联席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交流经验、探讨问题;不过,今年的这次会议除了原来的主题和内容外,不少参会者表达了更多的担忧和期待;而对于一些不了解实情的外人来说,甚至会误认为“经验交流会”变成了“牢骚抱怨会”。

“我们不在政府部门序列中,既不是政府直属机关,也不是政府特派机构。在政府组织框架中,我们叫‘其他一类’。”

“可就是这个四不象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却被赋予了管理和监督地方政府中的发改委、工商、环保、税务、质检、规划等职能部门的权力,这听上去有点离谱,但事实就是如此,由此可见我们的工作难度有多大。”

“我们中心更惨,忙了多年,现在却要归并到政府其他部门去,这简直就是公开抢夺我们的改革成果。”

“行政审批改革现在已经完成了以取消审批项目数量、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效率等为主的初始探索阶段,现在面临的难题已经不是依靠地方政府的主观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

一个地区间的松散型交流平台,为何能持续6年不间断地组织了9次联席会议,且参与者越来越多,举办频率也越来越高?

“原因很简单,一是当初的行政审批改革,是以试点的形式在地方开始的,地方之间为了互相沟通信息和学习经验,需要一个交流平台;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也越来越多,相互间的交流变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联席会议的最早发起者之一—绍兴市便民服务中心的副主任沈克勤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制度性原因:作为地方试点平台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多年来其体制一直不明确,发展缺少目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工作努力,顶住压力,换来的却是寒心和担心”,“今天担心明天”,“所以大家都想找个同盟军,相互寻求一些支持。

据了解,类似这样的地区间自发组织的交流平台不止一个,如四川、辽宁等省市间也有一个类似的区域性交流会议。

在温州举行的这届联系会议上,参会者针对行政审批中心的体制性缺陷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他们认为,体制不明确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了“谁都管,谁又都不管”的“没娘的孩子”,有时候又成了某些地方领导和政府部门作秀的“花瓶”。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业务涉及政府各个部门,也可以说是反映各个政府部门工作的一个窗口,如上级重视反腐倡廉的时候,纪检部门就来抓一下;当上级强调提高政务水平,加强各部门协调的时候,政府办公室就来指导一下;当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时候,政府的法律部门又来检查一下。”

“说得难听点,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工作是随着领导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如地方的投资环境恶化了,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甚至不满,于是我们的工作就被重视了;或者,当需要体现地方政府在提高政务效率、创建服务型政府方面的业绩的时候,我们便被当作花瓶拿出来秀一下。”

欣喜:国务院审改办与改革一线实践者的“首次亲密接触”

“苏浙皖沪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第九次联席会议”,在“默默耕耘”了6年之后,今年的例会上,首次出现了国务院相关机构人员的身影—国务院审改办审核督查组副组长彭忠义前来参会,并作了专题演讲。

彭忠义副组长在其演讲中说,行政审批中心原本是为了改进地方政府工作方式、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的一个集中办公场所,但在地方政府大力推行的数年间,它逐渐成了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成本以及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重要实践,如今它更被很多行政学专家评价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地方同志们的努力探索和不懈追求。

他说,他同意很多参会者的观点,即目前行政审批改革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很多地方已经完成了减少审批项目、改变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等的初期摸索和试验阶段,进入成熟成长期,但与此同时,一些制度性矛盾也暴露出来,如各审批部门之间的冲突、法律自身的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依靠地方政府或审批服务中心的主观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整体推进。

“对于试点来说,地方联席会议这种形式很好,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说,对于地方实践者的一些抱怨,应该以积极心态来对待,“表面上看是抱怨,其实反映的是改革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也是一些有效的建议。”

前景:省政府将试点“行政许可局”

对于参加此次联席会议,彭忠义副组长最初的想法较为简单:深入改革一线,接触一线实践者,了解和掌握最真实的改革现状。但对于地方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们来说,彭副组长的到来可没有这么简单。

“彭副组长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无疑找到了组织,”参会者介绍说,“其实这几年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组织,但是,省里没有相应机构,国务院各职能部门里也没有,所以这次找到彭副组长,还是通过熟人托熟人,才找到的。”

不过,除了彭副组长带来的“组织归属感”和令人鼓舞的政策信息外,他们在这次的温州会议上还了解到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消息——继天津、安徽、四川、陕西、吉林、西藏同等省级服务中心成功建立运行后,目前某些兄弟省市也正在准备设立省级的行政审批组织机构。

这些省级的行政审批组织机构名称不同,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行政许可局”等。

据介绍,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在筹备设立“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作为全省行政审批中心的上级主管单位,负责对全省行政审批工作及其管理机构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

此项工作由浙江省发改委牵头组织,并已向全省各相关部门和各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征求《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函”。

“省级行政审批管理机构的设立,不仅让原有的市、县行政审批中心有了自己的组织,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而有了省级管理机构这个大平台,行政审批改革才真有可能从最初的行政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上升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一位参会者评价说。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相关文章:
重庆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问责制 已问倒89名官员
“乡财县管”正全面推进 乡级行政“阳光运转”
国务院研究行政体制改革 公务接待费要纳入预算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理想 部门与民争利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